玉米為什么易倒伏?
玉米是一種高桿作物,夏季如遇刮風、下雨,就特別容易倒伏。
玉米倒伏的主要因素
*
01
種植密度過大
*
合理的密度才會有合理的產量!
很多農民播種時播種量加大,有些品種密度一米4棵最佳,往往播到一米5棵甚至更多。
每一種玉米品種都有它最合理的種植密度,常見品種的種植密度如3800–4000、4000-4400、甚至到5500,這都是根據品種審定公告上廠家推薦的合理密度,超過或低于這個密度都不行。
為什么農民明知道密度大不好但每年還是種的密度大呢?
原因:天氣干旱,保苗為主的心理。
常言道:“有錢買種,沒錢買苗”。
玉米禿尖空桿嚴重
密度過大,通風透光足,照成玉米植株生長空間縮小,同樣水肥條件下極易競相往上生長,爭奪更多的陽光,照成徒長,莖稈纖細,葉片薄而窄,氣生根少,根系不發達,后期照成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失衡,穗位往往偏高,極易倒伏,即使沒有倒伏,往往造成玉米棒禿尖嚴重,甚至空桿,棒穗短小。最終產量也不會太高。
*
02
施肥不合理,氮肥過量
*
目前玉米施肥“種肥同播”、“一炮轟”很常見,都知道玉米是喜氮作物,往往施用氮肥過大。農民朋友為省時省工還都是采用“一炮轟”的方式施肥。
這種施肥方式極易造成氮肥玉米前期氮肥過量。玉米缺鉀往往造成玉米莖稈纖細,韌性不足,玉米極易倒伏。玉米缺磷造成根系不發達,霸王根少,抓地不牢固,營養水分吸收不足,也容易倒伏。
氮肥偏大的危害更大,眾所周知“氮促生長、磷促根,鉀膨果”。氮肥過量極易造成玉米徒長,特別是玉米苗期,本該蹲苗,讓莖稈粗壯的時期,因為氮肥過大,雨水充足的情況下,生長過快,造成玉米莖稈節間增長,植株過高,加大倒伏風險。
合理施肥,配方施肥是控制玉米株高的基礎。科學的玉米施肥最好能做到分量多次依據玉米不同時期需肥量合理施肥。當然現在省工省時是趨勢,即使要“一炮轟”盡量選擇正規名牌大廠的控釋肥。
*
03
玉米品種缺陷
*
現階段沒有完美的玉米品種(沒有即高產,又抗病,抗倒、抗旱、抗澇,耐密植,脫水快、易機收的品種)
目前市場上高產玉米品種很多都是高桿品種(因為有高大和健壯的身體,才有高產的保證,沒高度就沒有產量),這些品種雖然產量很高,但是有一個缺點就是容易發生倒伏。有些高桿高產品種在合理種植密度情況下抗倒伏能力也挺強,但農民目前的種植習慣往往向高密度發展,所以抗倒性再好的玉米品種一旦超過合理密度也很容易倒伏。
矮桿的玉米品種就一定抗倒嗎?不一定
玉米抗不抗到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穗位高度”。
有些品種生長高度確實不高,但是它的穗位并不一定低,有的穗位高度能達到1.5米以上,甚至更高。同樣容易倒伏,特別是玉米到中后期,玉米的重心全在棒穗上,穗位越高,越容易倒伏,所以“控制穗位高度是控旺關鍵”,矮桿的玉米品種不一定就不倒。只降低株高,不降穗位是誤區。
如何科學使用玉米控旺劑
最近幾年玉米化學控旺的技術日漸成熟,省工省時,效果明顯。但有時農民朋友使用不當造成效果達不到預期,甚至適得其反。這里給幾點建議:
*
01
使用宜早不宜遲
*
玉米完全展開葉超過6片,根據天氣情況就可以噴施,最遲不要超過10片葉。(不會數葉片的話,看高度,半米到一米是玉米化控的最佳時期)。玉米超過10片葉,高度超過一米多高,正是玉米大喇叭期,正是玉米雄穗分化的階段,如果這時再噴的話,影響玉米雄穗分化,當玉米抽穗后,雄穗花粉變少,影響玉米授粉。再者這時控旺會縮玉米中部節間,不但不能防倒,還導致玉米生長不良,后期減產,適得其反。
有人會問“噴的早的,前期長的矮,效果明顯,后期高度咋又竄上去了?”。
這是一種正常現象,上文也說過“沒有高度,就沒有產量!”,玉米控旺的關鍵在于控制玉米“穗位”,雖然后期玉米高度又反彈了,但是它是在穗位以上拉細伸長的,而穗位的高度降下來了,重心已經下移了,抗倒能力已經增強,再則穗位上部拉細伸長,葉片上沖,通風透光增強,光合作用增強,更利于玉米灌漿增產。
檢驗控旺劑效果好壞要看能不能降穗位,而不是單純降株高。單純降低玉米高度的,往往會影響產量。
*
02
使用量要合理
*
不要隨意加大用量,應根據玉米密度合理掌握使用量。密度大相應加大點用量,反之則減少。應嚴格按照產品說明施用,不重噴,不漏噴。弱小苗空開不噴。
嚴禁浸種和拌種!
苗弱,營養不良,土地貧瘠,肥力不足,受藥害的玉米切勿使用。
天氣持續干旱,玉米苗停止生長,基本處于保命玉米的切勿使用。
播種很晚、生育期短的早熟玉米品種切勿使用。
糯玉米、制種玉米田上,應先做品種試驗,成功后再大面積推廣。一般情況下,制種田只噴母本,不噴父本。
*
03
選擇復配配方控旺產品
*
單一成分的控旺劑很容易縮節又縮棒,玉米高度控制了,但玉米棒個頭也小了,玉米后期還易早衰。
胺鮮脂與乙烯利復配或蕓苔素與乙烯利復配是目前比較成熟的配方,乙烯利使用量寬泛,相對安全,胺鮮脂或蕓苔素能彌補乙烯利缺陷,還能起到保護劑的作用,即促又控,雙向調節,達到即控旺又增產。
玉米矮壯素什么時間用? 矮壯素:矮壯素是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能抑制作物細胞伸長,但不抑制細胞分裂,使用后使植物葉色濃綠,葉片加厚,增加葉綠素含量。
1、噴施矮壯素后的效果
(1)節間縮短:一般可降低25-30cm左右。
(2)莖桿粗壯
(3)根系發達
2、噴施矮壯素的目的
(1)增加抗倒伏能力
(2)降低株高
(3)控制徒長
3、噴施矮壯素的時間
我們噴施玉米矮壯時必須針對基部節間的伸長期來噴施,只有在基部節間長度、粗度還沒有固定時噴施才能達到縮短基部節間的目的。
如果噴早了,基部第一節間還沒有達到伸長期,那么也起不到縮短節間的作用,所以有人問用矮壯素拌種能起到降低株高的作用嗎?
回答是肯定的,當然不能;
如果噴晚了,基部節間長度已經固定,那么再噴施藥劑,只能是縮短相應節間的長度,比如在第三節間伸長期噴施,那只能是縮短第三節間的長度。
所以正確掌握噴施藥劑的時間非常關鍵。
(1)發育階段:玉米拔節期,此時噴施矮壯素能縮短第一節間長度。
所以從玉米發育階段來講,拔節期是噴施矮壯素的最佳時期。另外,我們追施拔節肥,也是在這個時期,一般要求追后不要急著灌水,等到第一節間長度固定后再灌水也是這個原因。
(2)植株高度:從玉米植株生長高度來講,在正常情況下,玉米拔節期一般高度達40-50cm,所以我們也可以從植株的高度來大致確定噴施時間。
(3)葉片數:從玉米長出的葉片數來講,一般在六展葉時或可見葉達到11到12片葉時也是最佳噴施時間。由于田間管理一般找不到第一、第二片葉。
但是我們知道大多數葉片上面有茸毛,只有基部第1-5片葉光滑無毛,從第6片葉開始有毛。所以可根據有毛無毛來確定葉片數為哪片葉。另外,展葉指展開葉,也就是上一葉的葉鞘從下一葉的葉鞘伸出,能看到上一葉的葉耳。
(4)出苗時間:從玉米播種后出苗來講,一般年份春播玉米在正常情況下出苗30-35天左右,夏播玉米出苗20-25天左右基本達到拔節期,我們也可以從出苗時來確定噴施藥液時間。
4、注意事項:(1)噴藥時一般在上午9-11點,下午5點以后。
(2)氣候干旱時一般不噴施矮壯素。
要想高產,千萬別讓玉米出現這4種情況!每年都會有玉米空稈、缺粒、早衰、倒伏等現象發生,這可嚴重影響玉米的產量和質量啊。所以,農民朋友種玉米要注意做好這“4防”!
1、防空稈
礦物質供應不足,就會營養失調,不能滿足果穗分化期對養分的要求;密度過大,光合作用弱小;氮肥多、磷素少、缺鉀等都會造成空稈。
預防措施
在播種時一定要注意密度。要求大行玉米不封行,以保證株行通風透氣。
應在施肥時注意氮、磷、鉀三要素適當結合。土壤肥力差的土地應多施有機肥。土壤肥力高的土地,苗期要多施磷肥,以便長根壯稈,果穗分化期要進行追肥。抽雄前后看苗適當補肥。如過密或株弱的要及時拔掉。
2、防早衰
由于玉米植株高大,生長期間必然要消耗大量養分和水分,而生育中水分過多,會造成土壤缺氧。這時根系活力減弱,吸水困難,但葉片蒸騰不減,尤其是晴天,葉片消耗水分更多,易造成生理代謝失調,出現葉片卷曲,生長緩慢,若此時缺肥,就會出現植株矮瘦,甚至枯萎死亡。
預防措施
下雨季節時一定做好排澇防漬工作。如果出現早衰趨勢或葉片落黃,就應該在開花初期噴施磷肥,以延長綠色葉片,增加果粒。
苗期多施草木灰或硫酸鉀肥,也可以防早衰。
3、防缺粒與禿頂
土壤中缺少磷肥,植株在孕穗開花期如果糖代謝和蛋白質的合成、細胞分裂就會受阻,穗頂就會萎縮,花絲伸長也減慢,影響自然授粉,就會導致禿頂甚至空穗。假如早期受蟲害、風害致使株苗運送養分不足,或開花期遇雨、花粉受精受阻等都會造成禿頂、癟粒或空粒。
預防措施
要想預防玉米缺粒、禿頂,關鍵要防止病蟲為害,多施磷肥、鉀肥。如在抽絲時遇天旱,要及時澆水和灌溉,開花期最好進行人工授粉。
4、防倒伏
留苗密度過大,在莖稈伸長時肥水管理不當,就容易造成倒伏,影響產量。防治措施是播種時要加深耕作層,增施基肥;
預防措施
中耕時要適當培土,使玉米扎穩根架;施肥時應注意氮、磷、鉀結合,并注意植株密度,保證生長期葉片有足夠的陽光,使植株粗壯,使植苗粗壯,以增加抗倒伏能力。
來源 公益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