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用尿當肥料這事兒,一開始我心里也嘀咕,覺得怪怪的。自家后院那幾分地,種點小菜,總想著怎么能讓它們長得好點,少用點外面買的化肥。老聽村里老人說,這“童子尿”(大人小孩的都行)是好東西,肥力足,尤其是氮肥多,對長葉子的菜特別尋思著,反正是自家產的,不花錢,試試就試試唄。
收集和初步嘗試
我就找個大點的塑料桶,帶蓋子的那種,放廁所角落里。家里人嘛一開始也有點不習慣,說幾次也就默認。攢一些之后,我就有點心急,想著直接試試效果。第一次沒經驗,舀一點直接就澆到幾棵小白菜根上。結果沒過兩天,好家伙,那菜葉子邊邊就開始發黃、打蔫,明顯是“燒”著。這下知道,這玩意兒不能直接用,勁兒太大。
摸索發酵
后來問問懂行的老把式,也自己在網上扒拉些說法,都說這尿得先“漚熟”才能用,也就是要發酵。我就把那個塑料桶蓋子蓋挪到院子角落一個不礙事、太陽也能曬到點的地方放著。關鍵是要密封,不然那味兒確實不小,尤其天熱的時候。就這么放著唄,也沒加別的東西,就讓它自己慢慢發酵。
要說放多久,我感覺沒個準數。夏天溫度高,可能個把星期,感覺顏色變深,味道也從刺鼻的氨水味變成另一種稍微“醇厚”點的味兒(雖然也好聞不到哪去),估計就差不多。冬天時間就得長點,個把月也有可能。反正就是放那兒,不急著用。
兌水稀釋是關鍵
漚好也不是完事。那發酵過的尿液還是很“肥”,直接用還是容易燒苗。必須得兌水,而且要大量兌水稀釋。這個比例我也是試出來的。一開始兌個三五倍水,還是感覺有點濃。后來我基本就按差不多1份發酵尿液兌10份到15份清水的比例來用。用個大水桶,先倒尿,再加水,攪和勻。這樣用起來,就安全多。
使用方法和效果
我一般是在蔬菜需要追肥的時候用,比如小苗長大點,或者結果之前需要營養。用兌好的肥水,拿個長嘴噴壺或者就是一個舀水的瓢,小心地沿著菜根周圍的土澆下去,盡量避免澆到葉子和嫩莖上。特別是嫩葉子,沾上容易燒傷。
澆的頻率不用太密,我大概一兩個星期用一次,看天氣和菜的長勢。干旱的時候少用點,或者再稀釋一點。不能頓頓都喂這個,得跟清水澆灌搭配著來。
- 觀察下來,效果確實有。
- 用過的那些菜,像生菜、小白菜、空心菜這些葉菜,葉子明顯更綠、更厚實,長得也快一些。
- 感覺土壤好像也松快點,不像以前用化肥多之后容易板結。
這尿素肥主要是氮肥比較突出,磷鉀肥相對少。所以也不能完全指望它,偶爾我還是會補充點草木灰或者別的有機肥,讓營養更均衡點。這不花錢的肥料,用對方法,效果還是挺讓人滿意的。就是整個過程,從收集到發酵再到使用,確實得多費點心思,還得能接受那特殊的“味道”。不過看著自家菜園子綠油油的,那點麻煩也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