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在家里養(yǎng)花那會兒,啥也不懂,就覺得澆澆水、曬曬太陽就行。
時間長就發(fā)現(xiàn)不對勁,有些花買回來的時候看著挺精神,養(yǎng)著養(yǎng)著葉子就發(fā)黃,也不怎么長個兒,開花更是別想。那會兒才琢磨著,是不是土里沒啥營養(yǎng)?盆就那么大點兒,土能有多少肥?
然后就開始瞎折騰。上網(wǎng)看人家說要施肥,但說法五花八門的。有的說要買什么營養(yǎng)液,十天半個月兌水澆一次;有的說什么有機肥,自己漚,那味道想想就勸退;還有的說用緩釋肥,撒一次管好幾個月甚至半年。
我這人怕麻煩,讓我老惦記著隔幾天就要兌肥水,準忘。自己漚肥,家里地方小,也沒那條件。
我的施肥實踐
我就選最省事兒的辦法,用緩釋肥。就是那種彩色或者包膜的小顆粒。
我的做法特簡單:
- 大概半年左右,想起來就弄一次。春天或者秋天換盆的時候順便弄肯定最不容易忘。
- 具體操作就是,在花盆邊邊上,離根遠點的地方,用個小棍兒或者手指頭戳幾個小洞。
- 每個洞里扔幾顆那個緩釋肥顆粒,多少看盆大小和說明,我一般就憑感覺,不敢放太多。
- 然后把土蓋回去,稍微摁一下,澆次透水,齊活。
就這么簡單,弄完就不去管它。每次澆水的時候,那肥料就自己慢慢釋放養(yǎng)分。
一開始還挺忐忑的,怕這樣不行,肥力不夠或者燒苗。觀察小半年,發(fā)現(xiàn)家里的幾盆綠蘿、吊蘭、發(fā)財樹什么的,狀態(tài)確實比以前好多。葉子顏色更綠,看著也厚實,長得也快點。
也不是說所有植物都完全一樣對待。比如有些開花的,像月季、梔子花,在它們準備打花苞或者開花那陣子,我會偶爾給它們加點“餐”,比如用點那種磷鉀肥比較多的速效水溶肥,沖水澆一下,感覺能讓花開得更好點。但平時基礎的,就靠那半年一次的緩釋肥頂著。
還有就是,新買回來的花,或者剛換完盆的,頭一兩個月我一般不施肥,讓它先緩過苗來,適應新環(huán)境再說。
我這套“懶人施肥法”,實踐下來感覺挺適合我自己的。省心省力,效果也看得見。植物嘛我覺得不用伺候得太精細,差不多就行,它們自己有生命力。搞太復雜,養(yǎng)花反而成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