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無機肥料的比例,我一開始也是瞎搞,真的。那時候剛開始自個兒搗鼓種點東西,看人家用啥咱也用買回來化肥就往地里撒,也不管啥氮磷鉀的,覺得撒總比不撒強。
結果?種出來的東西要么就是葉子長得賊大賊綠,結果一個果子都不結,要么就是苗蔫唧的,風一吹就倒。特別是那會兒,我記得有一次種黃瓜,光施那種白色的尿素,就是氮肥,那藤和葉子長得叫一個瘋,綠油油一大片,看著喜人,但就是沒幾根黃瓜,把我給愁的。
后來吃幾次虧,才琢磨著不能這么干
我就開始琢磨,這肥料肯定不是隨便撒的。跑去問些老把式,也自個兒翻翻一些簡單的資料,才知道這里頭學問不小。主要就是氮、磷、鉀這三樣得搭配
我自個兒是這么理解的,不一定對,但好記:
- 氮肥,主要是管長葉子的,就像給莊稼吃“飯”,長個子。
- 磷肥,主要是管開花結果的,像是給它加“油”,讓它有勁兒開花、結果實。
- 鉀肥,是管桿子硬朗、塊頭大的,像是給它補“鈣”,讓它身體壯實,不容易生病倒伏。
知道這個大概,我就開始試著搭配著用。比如說,種葉菜,像生菜、白菜這些,前期氮肥可以多點,讓它葉子長快長但是到后期,也得稍微給點磷鉀肥,不然光虛長,不好吃也不耐放。
要是種番茄、辣椒、茄子這些結果的,那學問就更多。苗期還是氮肥為主,幫著長架子。等開始開花,磷肥就得跟上,不然花開不坐果率低。等果子開始膨大,鉀肥的作用就大,能讓果子長得更大、更甜,顏色也更好看。這時候氮肥就得控制點,不然光長葉子搶營養。
我的實踐記錄,不是啥標準,就是自己摸索的
我沒啥專業設備測土,就是憑感覺和觀察。比如看葉子顏色,要是發黃,可能缺氮。要是葉子邊緣有點焦,或者長得慢,可能缺鉀。開花少、結果晚,可能磷不夠。
我就買些單元素的肥料,像尿素(氮)、過磷酸鈣(磷)、硫酸鉀(鉀)這些,根據不同菜、不同時期,自己大概估摸著配。比如,育苗期可能氮多點,開花期磷多點,結果期鉀多點。復合肥也用,圖省事嘛但是用之前會看看上面氮磷鉀的比例大概是多少,心里有個數。如果覺得比例不太合適,比如種果菜后期,復合肥里的氮可能還是偏多,我就會少用點復合肥,再單獨加點磷鉀肥。
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不能光用無機肥。我發現老用化肥,那地是真不行,澆水都澆不透,硬邦邦的。后來知道,得配合著用農家肥,像雞糞、羊糞漚熟的,或者自己堆的爛菜葉子肥。這樣土才松快,有營養,化肥的效果也能更好發揮出來。等于說,農家肥是改良土壤這個“鍋底”,化肥是根據需要加的“猛料”。
現在我用肥,心里就有個大概的譜。不是說有個死板的比例就萬事大吉,關鍵還是得看你種的是長到哪個階段,地本身肥不肥,這些都得考慮進去,靈活調整。反正,種地這事兒,就是得多觀察、多琢磨、多試試,慢慢就有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