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嘮嘮我之前在鶴山肥料廠的那些事兒,也算是我的一個實踐記錄,希望對大家有點啟發。
最初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搞清楚肥料是怎么生產出來的,畢竟民以食為天,糧食離不開肥料嘛當時我就直接聯系鶴山那邊的肥料廠,運氣還不錯,他們同意我去參觀學習一段時間。
我記得剛去那會兒,啥也不懂,就跟著師傅后面,一步一步學。是原料,各種各樣的,什么尿素、磷酸銨、氯化鉀,堆得跟小山似的。師傅就教我怎么分辨這些原料的好壞,比如看顏色、聞氣味、摸手感,別說,時間長還真能摸出門道。
接下來就是配料,這個環節挺關鍵的,各種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比例不對,出來的肥料效果就差遠。師傅會給我講解不同作物需要什么比例的肥料,什么時候該多加點氮,什么時候該多加點磷,講得挺細的,我就拿著小本子,一點一點記下來。
然后就是生產環節,機器轟隆隆的響,各種原料經過混合、造粒、烘干、冷卻,變成一粒粒的肥料。這個過程看著簡單,挺復雜的,溫度、濕度、壓力都要控制不然出來的肥料質量就不行。我就在旁邊看著師傅操作,有時候也幫著搬搬東西,雖然累,但是學到不少東西。
我還學肥料的包裝和運輸,肥料生產出來之后,要進行包裝,然后運到各個地方。包裝的時候要注意防潮,運輸的時候要注意防止碰撞,不然肥料就容易結塊或者破損。我就跟著師傅一起裝袋、封口、裝車,也算是體驗一把體力活。
在那里待大概一個月左右,基本上把肥料的生產流程都摸清楚。光知道流程還不行,還得知道原理。我就自己買些相關的書籍,結合在廠里學到的知識,慢慢地就對肥料的生產有更深入的解。
后來我還嘗試著自己配制一些簡單的肥料,用不同的原料,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然后種一些小植物,看看效果怎么樣。一開始效果不太有的植物長得慢,有的植物直接死,但是慢慢地,我就掌握一些技巧,配出來的肥料效果也越來越好。
這回在鶴山肥料廠的經歷,對我來說是一次非常寶貴的實踐。我不僅學到肥料生產的知識,還體驗工人的生活,也更加解農業生產的不易。雖然現在我已經離開肥料廠,但是這段經歷一直影響著我,讓我更加珍惜糧食,也更加尊重農民的勞動。
- 原料分辨
- 配料比例
- 生產控制
- 包裝運輸
- 實踐配制
實踐出真知,只有親自去體驗、去學習,才能真正掌握知識。希望我的這回分享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農業,支持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