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就跟大家嘮嘮我搗鼓低氯肥料這點事兒。
為啥要折騰低氯肥?
我也就是用大路貨,就是那種含氯的普通復合肥,便宜,勁兒也還行。用好些年,也沒覺得有啥大問題。但是,前年我那塊地種土豆和西紅柿,感覺長勢一年比一年有點不得勁,而且那地好像有點板結的意思,澆水也不太爽利。
跟村里幾個老把式聊天,他們就嘀咕說,是不是氯離子鬧的?說有些作物,像土豆、煙草、還有些果樹啥的,是“忌氯作物”,用多含氯的肥料,影響口感不說,還可能傷根,讓土也不我一聽,有點道理,我那地正好種土豆,以前沒太在意這茬。
找肥、看肥的過程
心里有這個疙瘩,我就開始留意。先是去鎮上的農資店里轉悠。好家伙,肥料種類是真不少,花花綠綠的袋子堆成山。
我就直接問老板,有沒有低氯的或者不含氯的肥料。老板指幾個牌子,有進口的,像啥俄羅斯阿康的,也有國產的。我看一下:
- 價格:確實,普遍比我常用的那種普通氯基復合肥要貴上一截。比如同樣是45%含量的三個十五(氮磷鉀各15%),硫基的(一般就是低氯或者無氯的)能比氯基的貴好幾百一噸。
- 標識:袋子上一般會標出來,有的直接寫“低氯”,有的寫“硫基復合肥”,還有的會標明氯離子含量低于多少多少(比如低于3%)。這個得看仔細。
- 養分:含量配比也挺多,不光是三個十五,還有高氮的、高鉀的,得根據自己種啥、地缺啥來選。我看到有啥25-12-13的,還有22-8-10的,選擇還挺多。
當時琢磨半天,想著第一次試,也別搞太貴的。挑個國產牌子的低氯復合肥,含量是三個十五的,感覺通用性強點,價格么,比純硫基的便宜點,但比氯基的還是貴。老板說這個用在土豆上反饋不錯,我就先買幾袋試試水。
實際用起來咋樣
拿回去之后,用法跟以前差不多,就是做底肥的時候給撒上,然后翻地。沒啥特別的操作。
關鍵是看效果。
那一季種的土豆,肉眼看長勢差別不是那種驚天動地的。苗還是那個苗,秧還是那個秧。但是,有幾個感覺:
- 后期葉子好像綠的時間長一點,沒那么早發黃。
- 刨土豆的時候,感覺土確實稍微松快那么一點點,不像以前那么硬邦邦。
- 最重要的,收上來的土豆,家里人吃都說,好像口感是比往年稍微“面”一點,沒那么水嘰嘰的。這個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但確實有這個感覺。
后來我又在我家那幾棵果樹上也試試,用的是低氯的高鉀肥。感覺對果樹來說,效果好像更明顯些,掛果后期落果少點,果子甜度似乎也好些。
一點總結
我搗鼓這低氯肥料,感覺是有點用,但也不是神丹妙藥。主要看你種還有土質情況。
如果種的是對氯比較敏感的作物,比如煙草、土豆、葡萄、西瓜、茶葉這些,或者你感覺自家地有點板結、鹽分有點高,那我覺得多花點錢試試低氯或者硫基肥料,是值得的。它對改善品質、保護土壤可能真有點好處。
但要是種的是大田作物,像玉米、水稻這些對氯不那么敏感的,或者地本來就挺好的,那用普通的氯基肥,成本低,效果也夠用,也沒必要非得趕這個時髦,畢竟價格在那擺著。
我就是在那幾塊種經濟作物的地里,堅持用低氯的。大田還是用普通的。算是根據實際情況,自己找個平衡點。畢竟咱種地,既要看效果,也要算成本不是?
行,今天就先嘮叨這么多,都是我自己瞎琢磨和實踐的一點體會,不一定對,大家參考參考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