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里的幾盆竹芋,長得有點蔫兒唧的,葉子尖兒有點黃,也不怎么長新葉子。看著就沒精神。之前買的那種瓶瓶罐罐的肥,用感覺效果也就那樣,有時候還怕燒苗,心里老不踏實。
后來我就琢磨著,咱自己動手試試唄?反正家里有些東西,扔也可惜,不如拿來搗鼓搗鼓,看看能不能給它們弄點‘家常菜’吃吃。說干就干,我就開始我的自制竹芋肥料實踐。
第一步就是收集材料。我主要是攢點雞蛋殼和香蕉皮。平時做飯剩下的雞蛋殼,我就特意沒扔,用水沖干凈里面那層膜,然后放陽臺上曬,曬得干干的。香蕉皮也是,吃完香蕉,皮就留下來,剪成小塊塊。對,還有淘米水,這個最省事,每次淘米頭一兩次的水,別倒掉,找個大點的塑料瓶或者桶裝起來。
準備工作做好,我就找個大點的舊塑料桶。先把曬干的雞蛋殼稍微捏碎一點,不用太細,然后和香蕉皮塊一起扔桶里。就把攢幾天的淘米水倒進去,水量嘛大概能沒過那些料就行,稍微多點也沒事。
然后就是蓋上蓋子,別蓋太死,留點縫透氣,放角落里讓它自己‘發(fā)酵’去。這玩意兒得放個幾天,夏天溫度高,可能一個星期左右?我當時是放差不多十來天,中間會有點味道,所以最好放陽臺或者不礙事的地方。
等感覺差不多,那個水看起來有點渾濁,聞起來有點酸酸的味道,就算是好。用的時候千萬得兌水!這可是重點。我一般是取上面那層比較清亮的水,大概一份肥水兌個十倍甚至更多的清水,攪和勻。第一次用,我兌得更稀,怕勁兒太大。
然后就跟平時澆水一樣,沿著盆邊慢慢澆下去,別直接對著根或者葉子猛灌。量也別太多,跟正常澆水差不多就行。
大概隔個半個月,或者看植物狀態(tài),想起來就給它們來一次。就這么用個把月,你還別說,感覺真有點用。之前那些發(fā)黃的葉子尖兒好像沒那么嚴重,而且感覺葉子顏色也綠得更亮堂點,還冒幾個新芽出來。雖然不是說一下子就長得跟打激素似的,但那種慢慢恢復生機的感覺,看著心里挺得勁的。
總結一下我的土方法
- 材料簡單:雞蛋殼、香蕉皮、淘米水,都是廚房里不要的東西。
- 制作不難:洗洗曬曬泡一泡,主要就是等。
- 關鍵要稀釋:用的時候一定得多兌水,寧稀勿濃。
- 效果得耐心:這不是速效肥,得堅持用,慢慢看效果。
這回自己瞎折騰弄的這個竹芋肥,效果還行,至少沒把花弄死,還看著精神點。省錢又環(huán)保,主要是過程挺有意思的。你要是家里的竹芋也長得不太不妨也試試唄,反正材料都是現(xiàn)成的,失敗也沒啥損失,對?就當是給生活加點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