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聊我最近搞的“地得地”肥料,別看名字土,效果是真的不錯!這玩意兒是我自己琢磨出來的,結合有機肥和無機肥的優點,算是給自己家菜地定制的一款“營養套餐”。
事情是這樣的,我之前一直用農家肥,效果是慢點,但是種出來的菜味道后來想著提高產量,就加點化肥,結果菜是長得快,但是味道就差那么點意思。我就尋思著,能不能把這兩者結合起來,既保證產量,又不損失口感。
- 第一步:先是準備材料,我用雞糞、豆粕、草木灰,這些都是常見的有機肥。雞糞要發酵好的,不然燒苗;豆粕是好東西,肥力足;草木灰補鉀,讓菜長得壯實。
- 第二步:再準備無機肥,我選復合肥,氮磷鉀都有,根據蔬菜的需肥特點,選合適的配比。
- 第三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就是把有機肥和無機肥混合。我不是隨便一混,而是按比例來的。大概是有機肥占7成,無機肥占3成。這樣既能保證肥力持久,又能讓蔬菜快速生長。
具體的做法是,先把雞糞、豆粕、草木灰拌勻,堆在一起發酵一段時間,讓它們充分腐熟。等發酵好,再把復合肥拌進去,混合均勻。這個過程味道有點大,得戴個口罩。
施肥的時候,我是先在菜地里挖好溝,把“地得地”肥料撒進去,然后蓋上土,再澆透水。這樣肥料就能慢慢釋放,給蔬菜提供養分。
用這個“地得地”肥料,我家的菜長得那叫一個葉子綠油油的,果實也比以前大一圈。而且吃起來味道也比之前單用化肥的時候好多,帶著一股天然的香味。
這個“地得地”肥料也不是萬能的,不同的蔬菜需要的養分不一樣,施肥的量也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我還在不斷摸索,爭取把這個“營養套餐”做得更完美。
“地得地”肥料就是有機肥和無機肥的結合,既能保證產量,又能兼顧口感。大家要是感興趣,也可以自己試試,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