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就來嘮嘮我琢磨用豆子漚肥這事兒。純粹是自己瞎折騰的記錄,給大家做個參考。
為啥想起用豆子?
起因挺簡單,就是家里總有些吃不完的豆子,啥黃豆、黑豆,放久就不想吃。扔又覺得可惜,都是糧食。以前也聽說豆子有營養,氮肥含量高,對植物正好那段時間琢磨著給陽臺那幾盆花草弄點有機肥,不想老買外面的,就動心思自己搞點試試。
動手前的準備
我這人動手前喜歡先琢磨下。直接把生豆子埋土里?不行不行,以前試過,那玩意兒在土里發酵會發熱,容易把花的根給燒,得不償失??淳W上別人說,最好是先讓它徹底發酵腐熟再用。得,那就搞發酵。
準備東西也簡單:
- 過期的干豆子: 我攢一小袋子黃豆和一些黑豆。
- 大塑料桶: 找個帶蓋子的大號油桶,刷干凈備用,得是不漏氣但也不能完全密封那種,發酵會產氣。
- 水: 就用自來水。
- (可選)紅糖或者淘米水: 聽說加點這玩意兒能促進發酵,我就順手加點紅糖。
開始折騰:煮豆子、裝桶
第一步,我先把那些干豆子用水泡一晚上,讓它吸飽水。第二天,直接連水帶豆子放鍋里煮,煮得爛爛糊糊的。為啥要煮熟?主要是想著煮熟蛋白質更容易分解,發酵能快點,也能殺死一些雜菌。
煮好后,稍微晾涼一點,別太燙手,就連湯帶豆渣一股腦全倒進那個大塑料桶里。注意,沒裝滿,大概裝桶的三分之二,得留點空間給它發酵產氣。然后加大概兩三勺紅糖進去,用棍子攪和勻。
一步就是蓋蓋子。這里得注意,蓋子不能擰死!不能擰死!不能擰死!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發酵過程會產生很多氣體,擰死桶可能會脹裂甚至炸開,很危險。我就把蓋子輕輕搭在上面,或者稍微擰上一點點,保證氣體能慢慢跑出來就行。
漫長的等待與“特殊”氣味
弄好之后,我就把這桶“寶貝”搬到陽臺一個不礙事、陽光也曬不太到的角落里放著。接下來的事,就是等。
頭幾天沒啥動靜,大概過三四天,開始有氣泡冒出來,桶里咕嘟咕嘟的。隨之而來的,就是那個味兒……剛開始發酵那會兒,味道確實不太友有點酸臭。所以最好放在通風好、離人遠點的地方。
期間我也沒完全不管它。大概隔個三五天,我會去稍微晃蕩一下桶,讓里面的東西混合均勻點。有時候看里面氣體好像有點多,就把蓋子稍微掀開一點點放放氣。
這個過程挺漫長的,具體多久看溫度。我那會兒是夏天,溫度高,大概一個多月,感覺里面的豆子都變成黑乎乎的糊狀,液體的顏色也變得很深,像醬油一樣。最關鍵的是,那個刺鼻的臭味慢慢沒,變成一種有點像醬香或者說酸香味,反正不那么沖鼻子。這時候,我覺得應該就差不多發酵好。
取用與稀釋:關鍵一步
發酵好的豆子肥,那可是“濃縮就是精華”,勁兒大得很。直接用肯定不行,保證燒苗!必須得稀釋,而且要稀釋很多倍。
我是怎么用的?先找個小勺子,撇開上面可能有的浮沫,舀下面比較清亮的肥水。一般就是一小碗(大概100-200毫升?)兌上一大桶水(10升左右),也就是差不多得稀釋個50到100倍。這個比例也不是絕對的,剛開始用最好稀釋得更厲害點,比如1:100甚至1:200,試試看植物沒不良反應,下次再稍微濃一點點。
記住,寧稀勿濃!
施肥與觀察
稀釋好的肥水,就跟平時澆水一樣,沿著花盆邊慢慢澆下去,讓它滲透到土里。注意別澆到葉子和莖上,特別是嫩葉嫩芽,也容易燒傷。
施肥也不能太頻繁,我一般是等盆土干,在正常澆水的時候順便用這個稀釋的肥水代替,大概半個月或者一個月用一次就夠,看植物的生長期和狀態。長得快的時候多給點,休眠期就停。
用幾次之后,感覺效果還是挺明顯的。陽臺上的那幾盆月季、茉莉,葉子明顯更綠更大,油亮亮的,開花也多。土看上去也松散油潤不少。
總結一下
自己用豆子發酵做肥料,雖然過程麻煩點,有點味道,等待時間也長,但勝在原料便宜(甚至是廢物利用),成分天然,心里踏實。效果嘛只要掌握好腐熟和稀釋這兩個關鍵點,還是挺不錯的。
就是得有點耐心,還得忍受一下那個發酵過程中的氣味。如果你家地方夠大,不怕這點味兒,又想試試有機肥,那搞這個豆子肥還是挺值得的。我反正現在是常備一桶,輪著用,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