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跟大家嘮嘮這個“肥料叉”的事兒。這名字聽著可能有點怪,我自個兒琢磨著,它說的不是啥專門的叉子工具,更像是指咱侍弄莊稼,特別是像西紅柿、黃瓜這些,那個“打叉”的活兒,跟施肥咋結合起來,讓肥效用在刀刃上。
剛開始那會兒,我也是瞎搞。
那時候剛回老家,弄那一畝三分地,種點西紅柿啥的。看那秧子旁邊長出小杈(cha)來,綠油油的瞅著也挺壯實,心里就犯嘀咕:這玩意兒掐,是不是可惜?會不會影響長個兒?有時候看別人掐,我也跟著掐,有時候忙忘,或者覺得它長得挺就留著。結果?好家伙,那枝杈長得是挺熱鬧,把主干的營養都搶跑,通風也不那果子結得是稀稀拉拉,個頭也不大。肥料也沒少上,感覺都白瞎。
后來慢慢摸索,才搞明白點門道。
有一次跟村里一個老把式聊天,他就說:“你那肥上的再都讓那些沒用的杈子吃,能有好收成?”我這才恍然大悟。他教我,這個“打叉”,得趁早,不能等它長大再去弄,那時候傷口大,還費勁。最好是等那小杈子長到也就幾公分長,用手一掰就掉,利利索索的。
我的實踐過程是這樣的:
- 觀察是第一步:每天早上或者傍晚,趁著涼快,我就去地里轉悠。主要就是看那些葉子和主干之間(就是葉腋)是不是冒出小嫩芽,那就是要打掉的“杈”。
- 動手要及時:看見,只要它不是太小(小到捏不住那種),我就直接用手指給它掐掉。一定要從根部掐干凈,別留一小截兒,不然可能還會發。
- 掐的時機:最好是晴天進行,這樣傷口干得快,不容易感染病菌。陰雨天盡量不弄。
- 為啥跟肥料掛鉤:你想,把這些多余的、消耗營養的側枝打掉,那主干和留下來的花、果就能得到更集中的營養。這時候你再追肥,不管是根部施肥還是噴點葉面肥,那吸收利用率肯定高得多!等于說,“打叉”就是給肥料指路,告訴它往哪兒使勁。這就是我理解的“肥料叉”的精髓——通過管理枝杈,優化肥料的分配。
現在我都是這么干的。
每年種西紅柿、黃瓜,打叉這個活兒我是一點不敢馬虎。從苗期開始就留意,定期去清理。特別是西紅柿,是無限生長的嘛你要是不管它,它能長成一堆亂麻。打完叉,看著那秧子清清爽爽的,主干也粗壯,心里就踏實。后面再結合著澆水施肥,那效果,確實比以前瞎弄強太多。結的果子又多又大,病蟲害也少些,畢竟通風透光好嘛
所以說,種地這活兒,看著簡單,里面學問還真不少。就這一個小小的“打叉”,弄明白,對產量影響可不小。這都是咱自個兒一點點試出來、問出來的經驗,分享給大家,希望能有點用。別小看這手頭上的活兒,它跟咱的收成直接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