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自己動手做蔬菜肥料這事兒,也是被逼出來的,哈哈。一開始在陽臺上弄幾盆小菜,就圖個新鮮、吃個放心。買過幾次外面賣的肥,總覺得要么勁兒不夠,要么心里嘀咕是不是有啥化學東西。
最簡單的就是淘米水。
這個最省事兒,每天淘米剩下的水,也不濃,直接就澆到菜盆里。用一段時間,感覺,好像是有點用,但也沒看到菜長得飛快。反正就是順手的事兒,也沒指望它有多大神效,就當補充點微量元素唄。
后來開始琢磨著升級一下
光靠淘米水,感覺營養還是太單一。就尋思著網上看人家說水果皮、爛菜葉啥的都能做肥料。我就開始攢。
- 收集材料:家里吃剩下的蘋果皮、香蕉皮、爛掉一點的菜葉子(不能有油鹽的!),還有咖啡渣、茶葉渣,都給它攢到一個大塑料桶里。
- 加水發酵:攢得差不多,就往桶里加水,沒過那些料就行。然后蓋子別擰太死,得留點縫透氣,不然發酵產生的氣體會把桶給脹壞。這玩意兒得放角落里,因為,老實說,發酵過程中那味兒,確實有點沖!尤其夏天,那感覺… 你懂的。
- 耐心等待:這發酵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少說也得個把月,甚至更長。中間我還攪和過幾次,感覺能讓它發酵得更均勻點。看到里面的東西都變得黑乎乎、爛糟糟的,水也變色,就差不多。
用的時候,我可不敢直接澆,那太肥,容易燒苗。都是舀出來上面那層黑褐色的水,兌上好多好多的清水,兌得顏色很淡,才敢小心翼翼地澆到菜盆邊上,不敢直接對著根澆。
再后來雞蛋殼也用上
聽說雞蛋殼補鈣補磷挺能讓花多果壯。我就把平時攢的雞蛋殼都留著。
處理雞蛋殼:先用水沖沖干凈,主要是把里面的蛋清沖掉,不然容易招蟲。然后放太陽底下曬個幾天,曬得干干脆脆的。曬干后,我就把它裝在一個厚實的塑料袋里,用搟面杖或者啥硬東西,給它敲碎、碾碎。越碎越這樣土才容易吸收。
碾碎的雞蛋殼粉末,有時候我就直接撒在土表面,有時候就在換盆換土的時候,摻和到新土里面去。這個見效好像慢點,但是長期用,感覺土質會好一些,種的番茄辣椒開花也確實多點。
也試過豆餅肥
有次回老家,看到親戚家用豆餅漚肥種地,效果賊我就也弄點回來試試。
豆餅處理:那豆餅硬邦邦的,得先敲碎。然后也是找個桶,加水泡著,密封發酵。這玩意兒發酵起來,勁兒更大,味兒也更足!比水果皮那個厲害多。發酵好之后,也是兌水稀釋很多倍才用。這肥力確實猛,氮肥含量高,用在葉菜上,葉子長得綠油油的。
自己做肥料就是個折騰的過程。
從最簡單的淘米水,到收集廚余發酵,再到利用雞蛋殼、豆餅啥的。各有各的好處,也各有各的麻煩,特別是那個發酵的氣味,得有心理準備。但看著自己用這些“廢物”養出來的菜一天天長大,綠油油的,吃著也特別放心,那點麻煩也就覺得值。反正現在是習慣,家里產生的這些廚余垃圾,都不舍得扔,都變成我那幾盆菜的“營養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