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個摻混肥料設備,真是解決我一個大麻煩。以前,全靠人工,幾個人拿著鐵鍬在那兒吭哧吭哧地拌,累得要死不說,拌出來的東西勻不勻全看天意,有時候這塊兒氮多,那塊兒鉀又不夠,地里的莊稼長得都七高八低的。
后來實在受不,就開始琢磨著整個機器。上網也看,也托朋友打聽,市面上這玩意兒還真不少,有全自動的,有半自動的。全自動的看著是省心,按個鈕就行,但價錢也高,咱這小打小鬧的,就先考慮個半自動的,能配料、能攪拌就行。
挑來挑去,選個結構看著簡單皮實的,感覺不容易壞,操作也直觀。找個廠家談人家給送過來的。好家伙,挺大一個鐵疙瘩,卸車、搬到地方也費點勁。
設備到位后的搗鼓
東西到,就得安頓先是找平地面,這機器得放穩當。然后就是接電,這個得找個懂行的電工師傅來弄,安全第一嘛說明書翻半天,大概明白各個部分是干啥的:
- 上面幾個大口子,是倒原料的,氮肥、磷肥、鉀肥啥的分開裝。
- 中間一個大肚子,是攪拌的地方。
- 下面有個出料口,拌好就從這兒出來。
看著不復雜,但接上線,試著轉轉,心里還是有點打鼓,生怕弄壞。
第一次正式用,還是有點手忙腳亂。按照大概的比例,把幾種料倒進去,注意,這加料順序好像也有點講究,我一般是先放量大的,再放量小的。然后開機攪拌,聽著里面嘩嘩響,心里挺激動。定大概幾分鐘,感覺差不多,就打開放料口,嚯,那肥料嘩嘩地就流出來,看著比我們自己鏟子拌的勻實多!
也不是一上來就完美。剛開始幾次,比例掌握得還不太準,有時候拌得時間短點,有時候又長點。慢慢試幾次,才找到感覺,知道啥時候加料,加多少,拌多久比較合適。
現在用起來是真順手
現在每天開工,流程就熟練多。先檢查下設備,看看皮帶緊不緊,有沒有異響。然后就是上料,把尿素、磷酸一銨、硫酸鉀這些原料,按照算好的配方,分別倒進對應的料倉。有的機器帶電腦配料,就在控制柜上設定好每種料的重量,啟動配料。接著機器自動把料配通過皮帶或者提升機送到攪拌機里。攪拌個幾分鐘,齊活兒!一步就是把拌好的肥料裝袋,我們后面配個簡單的打包秤和縫包機,效率杠杠的。
用這段時間,感覺這機器最大的好處就是穩定。每次拌出來的肥,質量都差不多,不像以前時好時壞。而且省人,以前三四個人忙活半天,現在一兩個人操作機器,輕松多。噪音嘛肯定是有的,機器運轉都這樣,習慣就
這套摻混肥設備,我覺得是買對。雖然初期投點錢,但后面省下的力氣、提高的效率和保證的肥料質量,是劃得來的。你要是也自己搞肥料,或者用量比較大,真的可以考慮一下。
要說有啥經驗,就是買的時候別光圖便宜,看好廠家的用料和做工,結實耐用是關鍵。還有就是操作,一定按照規程來,別瞎搞,定期保養也重要,給軸承加點油啥的,能用得長久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