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這含硫肥料,我一開始也沒太當回事兒。以前種地嘛老一輩傳下來的,就是盯著氮磷鉀,覺得這“三要素”夠,莊稼就能長那時候去買肥料,都是買那些復合肥,或者尿素、磷肥、鉀肥自個兒配。
開始琢磨含硫肥
大概是幾年前,我發現自家那幾畝地的玉米,有時候長得不咋地,葉子有點發黃,就算肥沒少上,看著也沒鄰居家老王那片精神。跟老王聊天,他神神秘秘地說他用點“新玩意兒”,說是含硫的。我當時心里還嘀咕,硫?那不是做火藥的嗎?還能當肥料?
后來閑著沒事,自己也去農資店轉悠,看到確實有賣含硫肥料的,有的是硫酸銨,有的是過磷酸鈣(這個一直就有,只是以前沒太注意它的硫含量),還有些復合肥包裝上特意標出來“含硫”。我就琢磨著,是不是真有點門道?畢竟莊稼長不光靠氮磷鉀可能真不夠。
第一次上手實踐
我決定先試試。那年開春,我特意買點含硫的復合肥,沒敢多買,就先弄一小袋。選我那塊相對產量不太高的地做試驗。底肥就用這個含硫復合肥,追肥還是按老習慣用尿素。撒肥的時候,感覺這肥料跟普通的也沒啥太大區別,就是有的品種顆粒顏色可能稍微有點不一樣,比如有點發黃或者發灰。
種下去之后,我就一直留意著。你還別說,苗期看著好像是比往年壯實點,葉子顏色也挺綠,那種蔫蔫的感覺少。我當時心里就有點譜,看來這硫元素,可能真有點用。
觀察記錄和效果
到中期,玉米拔節的時候,感覺長勢確實不錯。那段時間雨水也還可以,沒旱著。我就更仔細地觀察,同一塊地里,用含硫肥這邊,稈子好像更粗壯一些。最明顯的是后期,灌漿期那會兒,葉子不容易早衰,綠的時間長。以前到后面,底下葉子就黃得快,用含硫肥那片,黃葉現象輕不少。
秋收的時候,那效果就更直觀。掰玉米棒子的時候,感覺手里的分量沉甸甸的,棒子也比較均勻,禿尖的情況少點。回家脫粒稱下,雖然沒精確到斤兩,但估摸著畝產確實是比往年高一點點。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感覺那玉米的口感也好些。
后來我又在我種大蒜和洋蔥的地里也試試。這兩種作物,不是說特別需要硫嗎?用之后,感覺那個辛辣味兒好像是足點,尤其是大蒜,那味兒沖!品質上感覺是有改善。
一點反思和經驗
不過這含硫肥料也不是萬能藥,也不是用得越多越我也聽說,有些地方用多,特別是連年用硫酸銨這類酸性的硫肥,土壤容易變酸、變硬。所以我現在用,也是悠著點,看看土壤情況,不是每年都死磕著用一種,有時候會換換種類。
我的實踐感受是:
- 在缺硫的土壤或者對硫需求比較大的作物上(比如玉米、豆類、十字花科蔬菜、大蒜洋蔥等),用點含硫肥料,確實對提高產量和改善品質有幫助。
- 不能光看氮磷鉀,硫這個中量元素,也得適當關注一下,它對蛋白質合成啥的挺重要。
- 用的時候得注意量和方法,別過量,也得考慮對土壤的影響,最好是能測測土,看看缺不缺,缺多少。
現在我每年備肥,都會考慮搭配一點含硫的肥料進去,但不會盲目大量用。種地嘛就是個不斷摸索的過程,得多觀察,多找到適合自己土地和作物的法子才行。這就是我這幾年用含硫肥料的一點實踐記錄,分享給大家參考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