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自己搗鼓種點東西的時候,肥料這玩意兒真是讓我頭大。去市場上瞅一眼,好家伙,花花綠綠的袋子擺一大片,啥名字都有,啥“高效”“全能”“專用”,看得眼都花。
摸索階段的瞎折騰
一開始嘛也不懂,覺得都差不多。有時候圖省事,隨便拿一袋看著順眼的,或者哪個便宜就買哪個。結果?要么用跟沒用似的,菜蔫唧;要么就是下手重,直接把好好的苗給“燒”死,葉子邊都焦。那叫一個心疼,白費功夫。
記得有一次,貪便宜買一大袋沒聽說過的牌子,價格確實低得離譜。賣的人還挺能說,講得天花亂墜。用一次,那味道刺鼻得很,而且地里還莫名其妙長好多雜草,也不知道是不是那肥料帶來的。后來才知道,這里面門道多著,太便宜的肥料確實要多個心眼,成分可能不足,或者摻別的東西。
慢慢琢磨出來點門道
吃幾次虧,我就學乖。不再瞎買,開始琢磨這事兒。
- 先看要給啥施肥:是養花還是種菜?是觀葉的還是看花的?是結果的還是吃葉子的?需求不一樣,肥料側重也不同。比如種番茄、辣椒這種要結果的,后期就得加點促進結果的肥。養綠蘿這種觀葉的,就得讓它葉子長得綠油油的肥。
- 看時候施肥:小苗的時候,不能用太猛的肥,得用點溫和的,助它長根長壯。長大,開花結果前,就得加點“猛料”。不能一年到頭都用一種肥,也不能一個劑量用到底。
- 少量多次是關鍵:這是我燒苗之后最大的教訓。寧可少點,多施幾次,也別一次給太多。每次施肥,離根遠一點,埋土里或者兌水澆,別直接撒根上。
- 觀察反應:施肥后,多看看植物的狀態。葉子是不是更綠?長得是不是快?要是沒啥變化,或者反而狀態不好,就得趕緊調整。
我還發現,不必追求那些聽起來特別“高科技”的肥料。有時候,弄點自己漚的肥,比如淘米水發酵一下(得充分發酵,不然也燒苗),或者弄點腐熟的雞糞、羊糞(這個也得腐熟好),效果也挺實在的。這個得處理不然味道有點大。
現在的做法
現在我去買肥料,心里就有譜多。一般就買幾種信得過的牌子,或者是有機肥和復合肥搭配著用。買的時候會大概看看說明,氮磷鉀大致啥比例,適合啥階段用。不再聽那些瞎忽悠的,也不貪小便宜。選肥料這事,說復雜也復雜,說簡單也簡單,就是根據自己種的東西和它的長勢來,多觀察,多總結,慢慢就有經驗。畢竟讓花草蔬菜長得這肥料是省不的關鍵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