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伙兒聊聊我最近在搞的“必天然肥料”的事兒,這可不是啥高科技,都是咱老祖宗留下來的土辦法,但是用好,那效果真不賴!
話說回來,我一開始琢磨這事兒,也是因為家里的菜地,化肥用多,土板結得厲害,種啥都不精神。尋思著得換個法子,讓地“活”起來。
第一步:找材料!
- 廚余垃圾:平時做飯剩下的菜葉子、果皮啥的,都攢起來。
- 花生殼:這玩意兒鄰居家有加工花生米的,我沒事就去要點。
- 雞糞:村里養雞的不少,跟他們搞好關系,要點雞糞,新鮮的!
- 園土:菜地里挖點土,別挖太深,表層的就行。
材料備齊,就開始堆肥。
第二步:堆肥!
我找個大塑料桶,底部鉆幾個孔透氣。然后一層園土,一層廚余,一層花生殼,再來一層雞糞,就這么一層一層地疊起來。記住,每疊一層都要稍微壓實點。
最關鍵的是,得灑水!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濕,摸起來像擰干的毛巾那樣就差不多。我隔三差五就去翻翻,看看濕度夠不夠,不夠就灑點水。
第三步:發酵!
這堆肥發酵是個慢功夫,得耐心等著。夏天的話,倆月左右就能發酵好。冬天就得更久,得三四個月。判斷發酵好的標準就是:聞起來沒有臭味,土也變得松軟。
第四步:使用!
發酵好的堆肥,就可以當肥料用。我一般兩種用法:
- 作底肥:種菜之前,先把堆肥撒在地里,然后翻耕,讓它跟土混合均勻。
- 追肥:菜長起來之后,在菜的根部周圍挖個小坑,埋點堆肥進去,再用土蓋上。
注意事項:
新鮮的雞糞不能直接用,燒根!必須得發酵!還有,堆肥的時候,如果味道太臭,可以加點橘子皮或者柚子皮,能除臭。
用自制的天然肥料,我家的菜長得那叫一個旺盛!而且吃起來味道也更足,更健康。最重要的是,這土也慢慢地變肥沃,以后就不用愁。
這就是我搞“必天然肥料”的整個過程,簡單粗暴,但效果杠杠的!你也試試,保證你家的菜地也能煥發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