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伙兒嘮嘮我最近琢磨的“增值肥料助劑”那點事兒,純屬個人實踐記錄,大伙兒隨便看看,覺得有用就拿去,沒用就當聽個樂呵。
事情是這么開始的,前段時間不是總聽說化肥利用率不高嘛浪費不說,還污染環境。我就尋思著,能不能自己搗鼓點提高一下化肥的利用率?
我先上網搜羅一圈,什么“肥料助劑”、“增效劑”之類的,看得我眼花繚亂。什么“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肥料品質”,說得天花亂墜,但具體咋操作,還得自己摸索。
于是我就開始我的“土法煉鋼”之路。我先搞清楚市面上常見的助劑有哪些成分,大概解一下它們的作用原理,什么促生根、膨果、提高養分吸收啥的。然后就開始著手準備材料,東拼西湊的,能找到的都找來。
我這人有個毛病,喜歡啥都自己動手。我沒有直接買成品助劑,而是打算自己配。先是按照網上的說法,嘗試用丁酸二乙胺基乙醇酯(增效胺)作為主要增效成分。這玩意兒據說是能促進作物生長,增強肥料吸收。
配制的過程那叫一個艱辛!
- 第一步,準備原料。除增效胺,我還加一些腐植酸,這玩意兒能改良土壤,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 第二步,混合攪拌。按照一定比例(這個比例也是我試好幾次才摸索出來的),把這些東西放到一個大桶里,加水攪拌。
- 第三步,測試pH值。這玩意兒酸堿度很重要,我用pH試紙測一下,確保它在中性或者弱酸性范圍內,這樣才不會對作物產生藥害。
配好之后,我就拿自家種的幾盆菜做實驗。一組用普通化肥,一組用摻我的“特制助劑”的化肥。隔一段時間觀察一下,看看效果。
結果嘛一開始效果并不明顯。 我都快泄氣,心想是不是自己瞎折騰,白費功夫。但是,我這個人就是犟,不撞南墻不回頭。
我就開始分析原因,是不是配方不對?是不是用量不對?是不是作物本身有問題?
然后我就調整配方,調整用量,反復試驗。終于,在一個月后,我發現用“特制助劑”的菜,長勢明顯比沒用的葉子更綠,個頭也更大。
這下我可樂壞!
這只是小范圍的實驗,離大規模應用還差得遠。但是,這回實踐讓我明白,肥料助劑這玩意兒,真不是啥高科技,只要肯用心,肯實踐,咱也能做出點名堂來。
這回經歷也讓我對化肥助劑有更深的認識,以后有機會,我還想嘗試更多的配方,看看能不能做出更好的助劑來,真正提高化肥的利用率,為環保事業做點貢獻。
這回“增值肥料助劑”的實踐,雖然過程曲折,但結果還是令人滿意的。也希望我的這回分享,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鼓勵大家勇于嘗試,敢于實踐!
提醒大家一句:自己配制助劑有風險,一定要注意安全,做好防護措施。而且不同作物對助劑的反應可能不同,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配方和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