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搞肥料這事兒,也是有點年頭。起初,就是覺得外面買的那些營養土、肥料,死貴死貴的,買回來用著感覺也就那樣,沒啥特別神奇的效果。有時候一袋土拆開,看著干巴巴的,心里就犯嘀咕,這玩意兒真有營養?再加上家里廚房天天都得扔一堆爛菜葉子、水果皮啥的,看著也挺浪費,就琢磨著能不能自己整個肥料出來。
我的瞎折騰堆肥之路
一開始沒經驗,完全是摸著石頭過河。我找個家里不用的大塑料收納箱,想著這玩意兒結實,應該能行。聽人說底下得有孔,能漏水,不然容易漚壞。我就找個電鉆,在箱子底下吭哧吭哧鉆好幾個洞。鉆完一看,還行,挺像那么回事兒。對,還有人說蓋子也得透氣,但是又怕招蟲子,特別是蒼蠅。我就在蓋子上也打些小孔,然后翻箱倒柜找塊舊紗窗布,用膠水給糊上,也不知道牢不牢,反正先這樣。
弄好這個“堆肥箱”,我就開始往里扔東西。先把院子里掃的一些干樹葉鋪在最底下,據說這樣透氣然后,就把廚房攢的菜葉子、香蕉皮、蘋果核啥的都倒進去。我記得好像不能放有油有鹽的熟食,還有肉骨頭魚這些,說是容易發臭還招老鼠,所以這些我都沒敢放。每天做飯剩下的那些蔬菜邊角料,擇下來的老葉子,我都收集起來,直接扔進去。
為讓它快點發酵,我還摻點土進去,就是小區花壇里挖的那種普通園土,一層廚余垃圾,再蓋一層薄薄的土,再鋪點干樹葉。就這么一層一層地往上加。
- 先鋪一層干樹葉墊底。
- 然后放廚余垃圾(菜葉、果皮等)。
- 再薄薄蓋一層土。
- 重復這個過程。
剛開始那段時間,味道是有點。特別是夏天,一打開蓋子,那股酸酸餿餿的氣味兒,嘖嘖。不過蓋上蓋子,離遠點也聞不太到。為減輕味道,我后來學乖,每次放新的廚余垃圾,都盡量用旁邊的土或者干葉子把它蓋住,埋嚴實點兒。還得時不時用個小鏟子把它翻動一下,讓空氣進去,這樣發酵得快,味道也能散散。
這個過程挺漫長的,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扔差不多大半箱,我就沒再往里加新的,就讓它自己慢慢發酵。期間也看過幾次,里面的東西慢慢變黑,體積也縮小不少。大概等幾個月,具體多久我也記不清,反正感覺差不多,打開一看,原來的那些菜葉果皮都看不清原來的樣子,變成黑乎乎、濕潤潤的土,聞起來也沒啥臭味,反而有種泥土的清香。
這就是我自制的肥料土!我把它挖出來,稍微晾干一點,然后摻在盆栽土里給我陽臺上那幾盆花和種的小蔥用用。你還別說,感覺用這個土之后,花開得更精神,小蔥也長得綠油油的。雖然過程有點麻煩,還得忍受點味道,但看著自己弄出來的“黑金”,用在自己種的花草上,那感覺還是挺不錯的,關鍵是省錢,還環保,挺
這個堆肥箱就一直放在角落里,成我處理廚余垃圾的固定地方。有肥料用,心里也踏實,感覺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