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嘮嘮我最近在自家菜園子里搞的“薩特肥料”實驗。 別誤會,不是哲學家薩特發明的肥料,而是我自己瞎琢磨出來的一套“啥特”別都有的土法子。
事情是這么開始的,去年種的西紅柿,長得那叫一個蔫兒,個頭小不說,味道也淡,一看就是營養沒跟上。尋思著得給地里好好上點肥,可外面賣的化肥,總覺得不放心,而且死貴死貴的。 剛好前陣子在網上看到一些土法制肥的帖子,看得我心癢癢,尋思著咱也試試,反正死馬當活馬醫唄。
說干就干,我先是把家里吃剩的菜葉子、果皮、淘米水啥的,一股腦兒地堆到一個大桶里。 這玩意兒可是好東西,漚爛都是氮肥, 保證菜葉綠油油的。 然后又去村頭的雞場,跟老王頭磨嘰半天,要幾袋雞糞。 老王頭一開始還不樂意,說這些雞糞他還要賣錢。 我就跟他扯家常,說小時候我還偷過他家的雞蛋,好說歹說,算是半賣半送地弄到手。 雞糞這玩意兒,肥力足,就是味道沖點。
有氮肥和磷肥,還得弄點鉀肥。 鉀肥能讓果實長得大,口感 我想來想去,家里能用的,就是草木灰。 燒柴火灶的時候,特意把灰都留著,這可是天然的鉀肥。 收集齊這些“寶貝”,我就開始動手漚肥。
先把菜葉子、果皮啥的鋪在桶底,然后鋪一層雞糞,再撒點草木灰,就這樣一層一層地往上堆。 堆的時候,我還特意加點水,保持濕度。 堆好之后,用塑料布把桶口蓋嚴實,防止味道散出來。 這味道,可真不是蓋的,方圓幾里地都能聞到。
接下來就是漫長的等待。 我每天都去桶邊轉轉,看看濕度夠不夠,需不需要加水。 大概漚一個月左右,桶里的東西就開始發酵,冒出一些白色的泡泡。 這說明肥料漚得差不多。 打開桶蓋,一股濃烈的臭味撲面而來,熏得我差點沒背過氣去。 不過我知道,這臭味里,蘊藏著強大的能量。
漚好的肥料,不能直接用,得稀釋一下。 我用清水把肥料稀釋十倍,然后澆在菜地里。 別說,這效果還真不錯, 澆肥料的西紅柿苗,明顯比沒澆的長得快,葉子也更綠更壯。 后面的日子里,我每隔一段時間就給菜地澆一次“薩特肥料”。
到收獲的季節,今年的西紅柿,長得那叫一個喜人。 個頭大,顏色紅,味道也濃郁,比去年好太多。 街坊鄰居都夸我種的西紅柿好吃,問我用啥秘方。 我就跟他們說,我用的可是“薩特肥料”, 啥特”別都有,就是味道沖點。
- 漚肥的桶一定要蓋嚴實,不然味道太大。
- 漚肥的時間要夠長,不然肥力不夠。
- 肥料一定要稀釋,不然會燒苗。
這回自制肥料的經歷,讓我體會到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樂趣。 雖然過程有點辛苦,味道有點難聞,但是看到菜園里長勢喜人的蔬菜,心里還是美滋滋的。 以后我還會繼續探索更多的土法制肥方法,爭取把自家的菜園子打理得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