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跟大家嘮嘮我最近瞎折騰的一個事兒——拿酢漿草當肥料使。
春天那會兒,院子角落里、路邊上,到處都是那種開小黃花、小粉花的酢漿草,長得那叫一個瘋。以前,總覺得這玩意兒就是雜草,礙眼得很,見就拔。可今年看著它們長得綠油油的,拔掉扔怪可惜的,就琢磨著,這草長得這么旺,吸不少土里的營養?能不能廢物利用一下,給我的那些寶貝花草加點餐?
說干就干
我這個人,就是想到啥就想試試。于是找個周末,戴上手套,拎個小桶,就去拔酢漿草。專門挑那些長得茂盛、葉子肥厚的拔。這玩意兒根系還挺發達,有時候得使點勁兒才能連根拔起,順便還松松土,也算干點活。
- 找地方: 主要就在自家院子角落,還有小區綠化帶邊上沒人管的地方找。
- 動手拔: 盡量連根拔,抖掉根上大部分的土。
- 收集: 沒一會兒就拔小半桶,綠油油的一大堆。
簡單處理一下
拔回來之后,我沒搞什么復雜的發酵。一來是沒那耐心,二來也怕弄不好燒苗。我就把它們堆在角落里,稍微晾晾,讓它們蔫兒一點。然后,找把大剪刀,咔嚓咔嚓把它們剪成幾段,大概手指那么長。也沒剪得特別細,就是想著埋土里能快點爛掉就行。
我的想法很簡單:
- 讓它稍微失水,體積小點,好操作。
- 剪短點,增加接觸土壤的面積,估計爛得快。
埋到土里去
處理完之后,我就開始往花盆里加料。選幾盆長勢一般的月季和繡球試試水。
具體咋做的:
- 挖溝: 沿著花盆的邊緣,離植物根部遠一點的地方,用小鏟子挖一圈淺溝,大概有個幾厘米深。
- 鋪草: 把剪好的酢漿草段均勻地鋪在溝里,也沒鋪太厚,薄薄一層。
- 蓋土: 把挖出來的土再蓋回去,稍微壓實一點點。
- 澆水: 正常澆水。
整個過程挺簡單的,沒花多少時間。就是埋的時候注意別傷到花的正經根系。
后續觀察和感受
埋下去之后,我就沒特別去管它,就是正常澆水、曬太陽。過大概兩三個星期,我去扒拉開土看看,發現埋下去的那些酢漿草已經開始發黑、變軟,明顯是在腐爛分解。
至于效果嘛沒看到立竿見影的變化。那幾盆花也沒說突然就蹭蹭長或者爆花。但是,感覺上,它們的葉子好像比以前稍微綠那么一點點,精神頭也還行。最主要的是,它們也沒出啥毛病,沒黃葉也沒生蟲,說明這種方法至少是安全的,沒把花給“肥”死。
我還發現一個事兒,就是埋過酢漿草的地方,土壤好像是松快點,不像以前那么容易板結。可能是酢漿草腐爛過程中改善點土壤結構,這個倒是意外收獲。
總結一下
這回用酢漿草當肥料的實踐,我覺得還行。
- 優點: 免費,到處都是,獲取容易;處理簡單,不用啥技術;對土壤好像有點疏松作用;至少沒害處。
- 缺點: 肥效可能比較溫和,見效慢,指望它大力出奇跡估計不行;拔草、剪草也得花點功夫。
我覺得,這種方法就適合像我這樣,喜歡瞎鼓搗,又不想花錢買太多肥料的人。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種改良土壤、補充微量元素的輔助手段,聊勝于無嘛如果你家附近酢漿草也泛濫成災,不妨也試試看,反正不要錢,還能廢物利用,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