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琢磨家里的那幾盆花和菜,總覺得長得有點蔫兒唧的,不夠精神。就尋思著是不是肥料的問題,以前都是隨便買點通用的,效果也就那樣。我就動心思,想試試看不同的肥料牌子到底有啥不一樣,搞個小小的“實驗”。
一開始真沒啥頭緒,就跑去農資店還有花鳥市場瞎轉悠。好家伙,那肥料牌子叫一個多,花花綠綠的包裝,吹得天花亂墜的都有。什么“史丹利”、“新洋豐”、“金正大”,還有些沒太聽過的牌子,看得我眼都花。
第一輪:大牌初體驗
想著大牌子總歸靠譜點?就先挑幾個廣告打得響的。記得當時先買點“史丹利”的復合肥,說是啥都行,勁兒大。拿回家就按照說明,兌水稀釋,小心翼翼地給那幾盆月季和番茄澆下去。
- 觀察記錄:頭一個星期,好像沒啥太大動靜。后來葉子顏色是深點,但也沒覺得瘋長。
然后又試試“新洋豐”的,也是差不多的用法。感覺這個好像吸收快點?葉子綠油油的,看著挺喜人。但要說開花結果,好像也沒特別明顯的促進。
接著是“金正大”,這個感覺勁兒好像溫和一些?用之后,那幾棵小番茄掛果好像是多那么一兩個,不知道是不是巧合。
第二輪:專肥細分試
后來覺得通用肥可能不夠勁兒,又開始折騰專用肥。比如月季專用、蔬菜專用啥的。這下選擇更多,每個大牌子下面都有一堆細分的。
就買點專門促開花的磷鉀肥,牌子記不太清,好像是個本地的小牌子,包裝挺樸素。用上之后,確實感覺月季的花苞多點,顏色也艷些。但是,又怕燒苗,每次用量都小心翼翼的,不敢多給。
中間的小插曲:有一次圖便宜,在網上買個沒啥名氣、價格特低的肥料,說是進口原料。結果用沒兩次,一棵挺好的茉莉葉子開始發黃卷邊,差點給我整沒。后來才知道,買肥料真不能只圖便宜,一定得看清楚包裝上的登記證號,那些正規廠家的,起碼質量有保障點,不容易出大問題。假貨、劣質貨真是坑人。
最終的感悟
這么一通折騰下來,對于我這種家庭小規模種植的來說,那些大牌子之間的差別,感覺并沒有廣告吹得那么神乎其神。可能是我觀察不夠細,也可能是植物本身狀態、光照、水分這些因素影響更大。
我現在的心得是:
- 選正規品牌:甭管大牌小牌,起碼得是正規廠家生產的,有登記證號,別買三無產品。
- 看需求選擇:長葉子就用氮肥多點的,促開花結果就用磷鉀肥多點的。別一味用復合肥。
- 薄肥勤施:這是最重要的!寧可少給幾次,也別一次給多燒苗。觀察植物狀態,缺啥補看葉子顏色、長勢來調整。
- 別迷信特定牌子:感覺用順手,效果看著還行,就繼續用。沒必要非得哪個牌子不可,有時候可能就是心理作用。
反正我現在買肥料,就認準幾個正規牌子,哪個搞活動或者看著順眼就買哪個。關鍵還是得多觀察自己的花花草草,它們長得好不比啥牌子都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