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實踐記錄:搞定地球末日里的肥料
大家今天跟大家嘮嘮我在“地球末日”這游戲里琢磨肥料這點事兒。玩這游戲,吃飯是個大問題,尤其是我這種比較穩,喜歡先種田再出門浪的。但那個農作物長得是真慢,餓肚子是常有的事,等得人心急。
最初的困境:等不起的莊稼
我就老老實實種地,胡蘿卜、豆子,種下去就得等好久。有時候出門搜刮一圈回來,一看,還沒熟。這不行,資源緊張,時間也寶貴,總不能一直餓著肚子或者靠撿來的罐頭過日子?那樣太被動。
摸索階段:發現肥料這東西
后來瞎琢磨,也看別人好像有啥法子能讓地里長快點。我就到處翻制作列表,看看有啥能用的。然后就發現“肥料”這玩意兒。介紹說能加速作物生長。這不就是我需要的嘛
實踐開始:收集材料是第一步
知道有這好東西,就得研究咋弄出來。一看配方,主要是需要一些爛掉的食物或者其他有機物啥的。這下明白,以前那些快過期的漿果、吃不完的生肉放壞,我都是直接丟,現在看來全是寶貝!
于是我改變策略:
- 專門收集:出門搜刮的時候,看到漿果、種子、甚至一些用不上的植物纖維,都往回撿。
- 主動“放壞”:背包里或者箱子里吃不完的生肉、胡蘿卜啥的,不再急著吃,就專門找個角落放著,等著它們變質,變成“腐爛食物”。一開始還覺得有點浪費,后來想通,這是為更快的產出,值!
- 建堆肥箱:這得有個專門制作肥料的設備,就是那個堆肥箱。趕緊把材料湊齊,在我家菜地旁邊給它安個家。
制作過程:耐心等待
材料攢一些,我就開始試著做肥料。把那些爛掉的食物、草啥的,一股腦兒丟進堆肥箱里。然后就是等,制作也需要時間,不過比起等莊稼自然熟,這時間短多。
第一次從堆肥箱里取出做好的肥料時,心里還挺美滋滋的。雖然看起來就是一坨黑乎乎的東西,但感覺像是掌握啥核心科技,哈哈。
使用效果:真的快不少
肥料到手,立馬就用上。在我的小菜地里,種上胡蘿卜種子,然后把肥料給它撒上去。效果是立竿見影!肉眼可見的,那個生長進度條往前跑得快多。
以前可能要等好幾個小時甚至更久才能收一波,用肥料之后,時間縮短不少。具體快多少我也沒掐表算,但感覺上至少快三分之一到一半。這下食物的供應就穩定多,出門心里也踏實。
一點心得:
搞肥料這事兒,不難,關鍵是要有這個意識,別把那些“垃圾”隨便扔。把它們變成肥料,再投入到種植里,形成一個循環。這樣,在末日里,起碼吃飯問題能解決得更好一點,生存壓力也能小一些。
現在我基本上就是常備肥料,種地必用。雖然還是需要花時間去收集材料和制作,但總比傻等或者餓肚子強多。對我來說,這就是在“地球末日”里一個挺實用的生存小技巧,分享給大家,希望能有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