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慈孝竹施肥小記
家里的那盆慈孝竹,剛開始長得還行,后來不知道咋回事,葉子有點發(fā)黃,看著沒精神。我就琢磨著,是不是缺肥?畢竟啥東西生長都要“吃飯”嘛
我也沒啥經驗,就想著隨便弄點肥給它補補。家里有啥就用試過一點種花的通用肥,也試過那種顆粒狀的緩釋肥。效果嘛感覺一般般,有時候還怕燒苗,每次都弄得小心翼翼的。
后來折騰幾次,我發(fā)現這慈孝竹好像不能下猛藥。你看它長得挺秀氣,估計“腸胃”也比較嬌嫩。我就開始琢磨著得“薄肥勤施”。這詞兒聽著挺土,但我覺得挺有道理。
具體我是怎么搞的?
- 底肥:當初上盆的時候,我確實在土里摻點東西。不是啥特別的玩意兒,就是弄點發(fā)酵過的雞糞肥,量不大,想著給它打個底。后來證明這一步還挺關鍵,剛開始那陣子長得確實不錯。
- 追肥:等它緩過苗,正常長,就得定期給飯吃。我主要是開春以后,天氣暖和,它開始冒新筍、長新葉的時候開始喂。大概一個月,弄個一兩次。
- 用啥肥:我就用點那種普通的復合肥,氮磷鉀都有的那種,有時候也用點有機液肥,比如發(fā)酵的淘米水(這個得漚熟,不然味道大還燒根)。關鍵是,不管用啥肥,我都兌水兌得特別稀,就是那種似有若無的感覺,寧可淡點,多來兩次,也別一次給濃。
- 看季節(jié):夏天長得快,我就喂得勤一點,可能半個月左右來一次。到秋天,天慢慢涼,它長得也慢,我就減少次數,可能一個月一次,甚至更久。冬天基本上就不管,讓它好好睡覺。
- 觀察:施肥后,我都會注意觀察竹子的反應。看看葉子顏色是不是變綠,有沒有新筍冒出來,長得壯不壯。如果感覺狀態(tài)不就趕緊停肥,或者調整濃度、頻率。
說起來,這慈孝竹挺有意思,名字叫“慈孝”,感覺養(yǎng)它也得有點耐心和細心,不能太急躁。就像跟人打交道一樣,得慢慢摸索它的脾氣。
反正我現在就按這個節(jié)奏來,春秋勤一點,肥淡一點;冬天歇一歇。我家那盆慈孝竹現在長得挺精神,綠油油的,看著心里也舒坦。這都是我自己瞎琢磨出來的土辦法,不一定科學,但對我家的竹子挺管用。大家可以參考下,但主要還是得看自家竹子的具體情況,靈活調整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