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琢磨著家里的幾盆花,老是看著沒啥精神,葉子有點發(fā)黃,長得也慢吞吞的。之前也就是澆澆水,偶爾給點通用的那種復合肥,但感覺效果不大,該啥樣還是啥樣。
我就尋思,是不是根出問題?都說養(yǎng)花先養(yǎng)根,根要是長不吸收不營養(yǎng)和水,那地面上的部分肯定長不好看。對著那幾盆半死不活的花,我決定得從根上想辦法。
開始動手找專門養(yǎng)根的肥料
跑去花市轉(zhuǎn)轉(zhuǎn),也上網(wǎng)查查,嚯,這養(yǎng)根的東西可真不少。有粉末的,有液體的,有說加什么菌的,有說含啥有機質(zhì)、腐殖酸的,還有直接就是氮磷鉀配比不一樣的。看得我有點眼花繚亂。
我琢磨著,別搞太復雜的,也別用那種猛藥。就想著試試那種褐色的,說是含有機質(zhì)和一些必要元素的液體肥料,感覺對土對根都溫和點,不容易燒苗。店家也說這種能改良土壤,幫助根系生長。
我的實踐過程
買回來一小瓶,看著說明書,說是要兌水用。我這人手笨,怕掌握不好濃度燒根,就比說明書上建議的濃度還要稀一點。
- 準備工作:先把要施肥的花盆稍微松松土,就是用小鏟子在盆邊淺淺地劃拉幾下,讓土透透氣,別太板結(jié)。
- 兌肥:找個舊礦泉水瓶,按照大概的比例,倒點肥料原液進去,然后加滿水,搖晃均勻。顏色看著是那種淡淡的醬油色。
- 施肥:沒啥特別技巧,就是代替一次澆水。沿著花盆邊,慢慢地把兌好的肥水澆下去,澆透,看到盆底有水滲出來就差不多。
- 頻率:我沒敢用太勤,大概就是十天半個月的,看土壤干,需要澆水的時候,就用這個肥水代替一次清水。
觀察記錄
剛開始用的一兩次,老實說,沒看出啥明顯變化。我就想,估計是肥效慢,或者是心理作用,得再等等看。
大概用個把月,也就是澆三四次肥水之后。有點意思!
最明顯的是那盆之前移栽后一直緩不過來的茉莉,本來葉子都耷拉著,沒啥生氣。現(xiàn)在新發(fā)的嫩芽看著比以前壯實,葉片也感覺挺括點,顏色也綠得更深。我扒開土表看看(沒敢深挖),感覺毛細根好像多點。
還有那幾盆葉子發(fā)黃的綠蘿和吊蘭,黃葉雖然沒立刻變綠(那也不可能),但是新長出來的葉子明顯精神多,綠油油的,而且感覺長得速度也快那么一點點。
結(jié)果和體會
這回專門針對根系用點心思,感覺還是挺值的。雖然不是啥立竿見影的神藥,但堅持用下來,植物的狀態(tài)確實在往好的方向發(fā)展。根系應該是慢慢變得更強壯,吸收能力好,反映到葉片和生長上就看出來。
我的體會就是,養(yǎng)花不能只看表面功夫,底子(根系)養(yǎng)好才是關(guān)鍵。以后再遇到長勢不好的情況,我肯定會優(yōu)先考慮是不是根的問題,然后對癥下藥,用點這種專門養(yǎng)根的肥料調(diào)理調(diào)理。這實踐下來,感覺這錢花得還算明白,東西也確實有點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