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在存放期間容易發生霉變、蟲害和變味。核桃富含脂肪,而油脂易發生氧化敗壞,尤其在高溫、光照、氧充足條件下,加速氧化反應,這是核桃敗壞的主要原因。因此核桃貯藏條件要求冷涼、干燥、低O2和背光。
理論上核桃適宜采收期是內隔膜剛變棕色,此時為核仁成熟期,采收的核仁質量最好,生產上核桃果實成熟的標志是青皮由深綠變淡黃,部分外皮裂口,個別堅果脫落。核桃在成熟前一個月內果實大小和鮮重(帶青皮)基本穩定,但出仁率與脂肪含量均隨采收時間推遲呈遞增趨勢。采收過早的核仁皺縮,呈黃褐色,味淡,適時采收的,核仁飽滿,呈黃白色,風昧濃香;采收過遲則使核桃大量落果,造成霉變及種皮顏色變深。 我國主要采用人工敲擊的傳統方式采收核桃,適于分散栽培。美國采用機械振蕩法振落采收,在80%的果柄形成離層時進行,如果采收前2~3周噴布125mg/kg的乙烯利和250mg/kg的萘乙酸混合液,可一次采收全部堅果,并比正常采收期提高5~10d,保證堅果品質優良。但要注意乙烯利濃度不能過大,否則會造成大量落葉,影響核桃樹的后期生長。
堅果干燥是使核殼和核仁的多余水分蒸發掉,其含水量均應低于8%,高于這個標準時,核仁易生長霉菌。生產上以內隔膜易于折斷為粗略標準。 美國的研究認為,核桃干燥時的氣溫不宜超過43.3℃,溫度過高會使核仁脂肪敗壞,并破壞核仁種皮的天然化合物。因受熱導致的油脂變質有的不會立即顯示,將在貯藏后幾周,甚至數月后才能表現。 我國核桃干燥,北方以日曬為主,先陰涼半天,再攤曬5~7d可干。南方由于采收多在陰雨天氣,多采用烘房干燥,溫度先低后高,至堅果互相碰撞有清脆響聲時,即達到水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