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跟大家嘮嘮我自個兒種蔥施肥這點事兒。種蔥嘛家里圖個方便,隨時掐點兒新鮮的,炒菜、下面條都離不開。但我剛開始種的時候,那蔥長得是真不咋地,細得跟線香似的,葉子還有點發黃,看著就沒精神。
瞎琢磨階段
一開始嘛我也沒想太多,就覺得土里有點肥就行。弄點種花的通用復合肥,想著撒點兒總比沒有強。結果?感覺效果不大,那蔥還是蔫蔫兒的。有時候肥撒多點,還燒苗,葉子尖直接枯,把我心疼的。
后來我就琢磨,是不是這蔥有啥特別的“口味”?上網查查,也問問老家種地的大爺。他們說,蔥這玩意兒,要想長得壯,特別是蔥白要長,得有點講究。
開始動手嘗試
聽人勸吃飽飯,我就開始實踐。主要試這么幾樣:
- 打底肥:這個很重要。在我翻盆土或者在地里劃拉出一小塊地兒種蔥之前,我先搞點東西墊底。試過啥?就是那種徹底發酵好的雞糞肥,弄碎,跟土摻和勻。量不用太多,薄薄一層就行。這玩意兒味兒大,但肥力足,還慢,不容易燒苗。沒雞糞肥的時候,我也用過自己漚的淘米水、爛菜葉子啥的發酵好的肥水,兌很多水稀釋澆土里,提前一兩周準備讓土“吃飽”。
- 長葉子階段:等蔥苗緩過來,開始往上長,這時候它就特別需要一種能讓葉子長得綠油油、快快長的東西。我試過撒一點尿素,就是那種白色小顆粒。注意!這玩意兒勁兒大,一定得少!我一般是兌水里化開再澆,或者離根遠點兒撒幾粒,然后澆水。效果確實快,幾天就看到葉子顏色變深、長得也快。但不能老用,用多感覺蔥味兒有點淡,而且土也容易板結。
- 后期加把勁:有時候覺得光長葉子不夠壯,想讓蔥白也瓷實點。我就試試草木灰,灑在根部周圍。聽老人說這玩意兒含鉀,能讓桿子硬朗點。還有就是黃豆肥,煮爛的黃豆或者豆渣,埋在離根遠一點的地方,慢慢讓它吸收。這個肥效溫和,還挺持久。
我的經驗總結
實踐下來,我感覺種蔥施肥這事兒,不能一概而論,也別指望一種肥料吃遍天。我的經驗是這樣:
第一,底肥要足,得用有機肥。像什么發酵好的農家肥、堆肥,或者我上面說的豆渣啥的,先給土打好基礎,讓蔥苗有個好的生長環境,肥力慢慢釋放,管的時間長。
第二,看苗施肥,缺啥補長葉子慢、發黃,就少量追施點氮肥,比如尿素水,讓它快快長。但別過量,薄肥勤施是關鍵。感覺不夠壯實,可以補充點含鉀的,像草木灰,或者繼續用點腐熟的有機肥水。
第三,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我個人還是偏向多用有機肥,像自家的廚余漚肥、豆渣水這些。雖然麻煩點,但感覺種出來的蔥味道更濃,土壤也不容易壞。化肥,偶爾用來救急或者促進一下生長,挺好使,但不能當主力。
基本上,我就是這么一路摸索過來的。現在我陽臺那幾盆蔥長得還行,隨吃隨掐,方便得很。關鍵還是得自己動手試試,觀察蔥的長勢,慢慢就找到適合自家情況的方法。沒啥特別高深的技術,就是耐心點,多琢磨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