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這事兒,還得從去年夏天那會兒說起。那段時間不知道咋回事,家附近草叢里蝗蟲特別多,嗡嗡地飛,看著就煩人。一開始也沒當回事,后來瞅著院子里種的幾棵小菜讓它們啃得不像樣,心里就來氣。
正發愁,偶然在手機上刷到個新聞,說國外有些地方鬧蝗災,有人就把蝗蟲收集起來做成啥肥料。我當時就琢磨,這玩意兒能吃莊稼,說明肚子里肯定有不少好東西,埋土里說不定真能肥地?反正在家閑著也是閑著,不如自己動手試試。
動手搞起來
第一步就是抓蝗蟲。 這活兒可不輕松。大中午太陽曬得厲害,我拿著個大掃帚和塑料桶就在院子草叢里撲騰。那家伙,一趕就飛一片,蹦得老高。費老大勁,忙活一下午,才抓小半桶。后來鄰居老王看到,也覺得挺有意思,帶著他孫子拿個大網兜也來幫忙,總算湊差不多一桶。
第二步是處理這些蝗蟲。 活的可不行,我尋思著得先弄死再處理。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暴曬。把桶蓋嚴實,放太陽底下曬兩天。再打開蓋子,好家伙,那味兒可真沖!里面的蝗蟲都干癟,黑乎乎一團。
- 先把曬干的蝗蟲倒出來,攤開再晾晾,讓它們干透。
- 然后找個不用的舊石臼,把干蝗蟲放進去搗碎。這步挺費勁的,干是干,但還是有點韌性,搗半天,胳膊都酸,才弄成比較碎的渣渣。
- 搗碎的時候那粉塵也挺嗆人,最好戴個口罩。
第三步是混合發酵。 直接把蝗蟲碎渣埋土里估計不行,怕燒苗。我就想著跟堆肥差不多弄。找個大塑料箱,鋪一層園土,撒一層蝗蟲碎渣,再摻點剪碎的雜草、爛菜葉子啥的,稍微噴點水保持濕潤,但不能太濕。就這么一層一層鋪上去,上面蓋一層土封住。
效果咋樣
把那箱子放在院子角落,蓋個透氣的破布,就沒怎么管。大概過有兩個多月,中間想起來就去翻騰一下,讓它透透氣。等到秋天準備給種的幾盆花換土的時候,我想起這箱“寶貝”。
打開一聞,當初那股沖鼻子的腥臭味沒,變成一種有點像泥土發酵的味道,不難聞。里面的蝗蟲渣渣基本都看不清,跟土和爛菜葉混在一起,黑黢黢的,看著還挺肥沃。
我就挖點出來,摻在新的盆栽土里,給幾盆月季和吊蘭換上。你還別說! 到第二年春天,那幾盆用“蝗蟲肥”的花,明顯比沒用的長得壯實,葉子綠油油的,開花也多不少。特別是那幾棵原來有點蔫兒的吊蘭,新抽的條子都更有勁兒。
雖然過程麻煩點,還有點臟,但這效果是實實在在看到。把煩人的蝗蟲變成養花的肥料,也算是廢物利用,心里還挺得勁兒的。以后再有蝗蟲泛濫,我知道該怎么對付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