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城墻土做肥料,這事兒我還真試過,算是自己瞎琢磨,也摻雜著點聽老輩人講古時候的事兒。那時候總聽村里老人說,以前困難年代,地里沒啥好肥,就有人去扒拉老城墻根的土,摻到地里,說那土養莊稼,有勁兒。
我是怎么搞的?
那還是好幾年前,我自家院子里種點菜,長得也就一般般。剛好那陣子聽說附近有個地方,以前是老城墻邊上,后來拆,堆一些廢土在那兒,也沒人管。我就動心思,尋思著老人們說的法子,是不是真有點道理。
有一天得空,我就騎著我的舊三輪車,帶上鐵鍬和兩個大麻袋,跑到那個地方去。那土看著顏色是深一些,感覺也比咱園子里的土要細、要沉。也沒多想,就掄起鐵鍬開干,挖兩大袋子。那土是真沉,裝滿兩袋子,蹬三輪車回來都費老大勁兒。
拉回來之后,我沒敢直接就往菜地里撒。看著那土黑黢黢的,怕勁兒太大,把菜苗給“燒”死。我就把它倒在院子角落里,先讓它攤在那兒曬幾天,去去潮氣。然后,我就找個大盆,把這城墻土和我們園子里挖出來的普通土,再摻上點自己漚的爛菜葉子、草木灰啥的,大概按一比三再加點料的比例,摻和到一起。用小鏟子來回拌好幾遍,拌勻,感覺差不多。
用下來感覺咋樣?
拌好的土,我先沒敢大面積用。就挑幾棵長得不太壯實的辣椒苗和一個西紅柿秧子,把它們原來盆里的土換掉一部分,底下墊一層我配的這個新土,上面再蓋點原來的土。然后就正常澆水,等著看效果。
盯差不多十天半個月,你還別說,真有點不一樣。那幾棵用“新土”的苗,葉子顏色好像綠得更深、更亮一些,看著也精神點頭。特別是那棵西紅柿秧子,之前有點蔫兒,換土之后慢慢挺起來,后來長的個頭也比旁邊沒換土的要壯實一點點。
- 葉子顏色有變化,更濃綠。
- 植株看著更結實,沒那么容易倒伏。
- 長勢上,感覺后期后勁足一點。
這土也不是萬能的。我感覺它保水性好像一般,干得比較快,得勤澆水。而且我這也就是小打小鬧試試,真要大面積用,也不知道具體啥成分,會不會有啥不好的東西。畢竟是老墻根底下的土,天長日久啥玩意兒都可能有。
這回實踐讓我覺得,老輩人傳下來的話,有時候還真不是瞎說。那城墻土,估計是時間長,積各種東西,養分確實可能比一般的田土要豐富點。不過現在這年頭,老城墻都是寶貝,可不能隨便去挖。我那也是碰巧遇上拆遷堆的廢土才搞點。這也就是個個人經驗分享,大家聽聽就主要是體驗那個過程,感受下“老法子”的門道。真要給菜施肥,還是老老實實用正規的肥料或者自己漚的農家肥更靠譜、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