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小麥葉枯病
英文名稱:Wheat leaf blotch
拉丁學名:Septoria tritici Rob.et Desm.
為害作物:小麥
為害癥狀:主要為害葉片和葉鞘,有時也為害穗部和莖稈。在片上最初出現卵圓形淺綠色病斑,以后逐漸擴展聯結成不規則形大塊黃色病斑。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般先由下部葉片發病,逐漸向上發展。在晚秋及早春,病菌侵入寄主根冠,則下部葉片枯死,致使植株衰弱,甚至死亡。莖稈和穗部的病斑不太明顯,比葉部病斑小的多。分生孢子器也稀少。
病原菌形態特征:分生孢子器球形至扁球形,器壁褐色至黑色,孔口微突出。常產生于寄主表皮組織下的氣孔下室內。孢子器內產生大小兩種分生孢子。大孢子較多,細長,無色。有3―7個隔膜,兩端圓;小孢子無隔膜,微彎,無色。
發病特點:在冬麥區,病菌在小麥殘體上或種子上越夏,秋季開始侵入幼苗,以菌主主體在病株亡越冬。來年春季,病菌產生分生孢子傳播為害;在春麥區,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及菌絲體在小麥殘體上越冬,來年春季小麥播種后產生分生孢子傳播為害。在低溫多濕的條件下有利于此病的發生擴展。品種間對葉枯病的抗病性差異較大。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
(1)選用抗病耐病良種。
(2)深翻滅茬.清除病殘體,消滅自生麥苗。
(3)農家肥高溫堆漚后施用。重病田可考慮輪作。
(4)大田噴藥,在發病重的田塊,用多菌靈,甲基托布津或粉銹寧噴施。參見小麥赤霉病及小麥條銹病這幾種藥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