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就跟大家嘮嘮我之前是怎么把那香油渣子弄成肥料的。這玩意兒是個好東西,肥得很,但直接用可不行,得處理一下。
我剛拿到那香油渣子的時候,是從一個榨油的小作坊弄來的,人家榨完香油剩下的餅子。那玩意兒,硬邦邦的,聞著倒是挺香,一股子芝麻味兒。當時我就想,這東西油性大,肯定有營養,直接埋花盆里或者菜地里不就完?
幸虧當時沒那么干! 后來聽旁邊一個老大哥說,這玩意兒叫“生肥”,里面東西沒腐熟,直接埋土里,它會在土里發酵,發酵就要發熱,那熱量,小苗苗的根哪受得?準給你燒死。而且還容易招蟲子,把地弄得亂七八糟。
那我一聽,還是老老實實讓它先“熟”。咋弄?我琢磨著得讓它發酵。下面就是我自己的折騰過程:
第一步:先把渣子弄碎曬干
那油渣子餅挺硬的,我先找個錘子,給它敲碎,不用太細,小塊塊就行,方便后面操作。敲碎之后,我就把它攤在一個不礙事的水泥地上,大太陽底下曬。連著曬大概三四天,曬得干干的。聽人說,曬干能殺掉一些不好的菌,也能讓后面發酵快一點,味兒也沒那么沖。
第二步:加水拌勻堆起來
曬干之后,就得加水。我準備點溫水,大概就是手伸進去不覺得燙那種溫度。把曬干的渣子攤開,一邊用噴壺灑水,一邊拿個舊叉子在那兒來回翻,讓渣子跟水充分混勻。加多少水?這個得憑手感。就是抓起一把拌好的渣子,用力攥,感覺潮乎乎的,能看到指縫有點水漬,但是不往下滴水,松手扔地上,這團渣子又能散開,這個濕度就差不多。
拌勻之后,我就把它堆成一個堆兒。我那次弄的量不大,就堆個大概半米多高的小堆。堆好之后,關鍵一步,找塊大塑料布,把它嚴嚴實實蓋起來。主要是為保溫保濕,給它創造個發酵的環境,還能防止下雨給沖,或者招來小動物。
第三步:耐心等待發酵腐熟
蓋好之后,就把它放角落里,讓它自己慢慢發酵去。這個過程是需要時間的,急不來。具體多久,得看天氣。夏天溫度高,發酵快,可能個把月就冬天冷,時間就長多,可能得兩三個月甚至更久。
中間我還干啥? 大概過十天半個月,我會去把塑料布掀開,用叉子把那堆渣子從里到外翻騰一遍。這樣能讓它發酵得更均勻,透透氣。翻完再給它蓋
啥時候算發酵好?就是你扒開看看,原來的渣子已經變得顏色很深,黑褐色或者黑色,質地也變得松散,抓一把在手里感覺軟乎乎的。最重要的是,聞起來沒有那種刺鼻的生油味或者臭味,變成一股類似樹林里泥土的味兒,那就說明腐熟好。
第四步:腐熟之后就能用
這發酵好的香油渣子肥,那可是好東西。用的時候也要注意,因為它肥勁兒還是挺大的。
- 做底肥: 我主要是把它當底肥用。種菜之前,先在地里挖溝或者挖坑,把這發好的渣子肥撒進去,然后蓋上一層土,再把菜苗種在上面。這樣肥料慢慢釋放,又不直接接觸根,安全。
- 追肥: 少量追肥也行,但得離根遠點,埋在植株旁邊的土里,然后澆水。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