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幾盆花養一段時間,感覺長得有點慢,葉子顏色也不咋鮮亮。琢磨著是不是土里的營養不夠,畢竟花盆就那么大點地方。之前試過液體的肥料,老是掌握不好量,要么少沒效果,要么多怕燒根。后來看到有那種一粒一粒的顆粒肥料,說是緩釋的,能慢慢放肥效,感覺挺省事,就想著搞點回來試試看。
弄肥料顆粒的過程
我先是去花市轉轉,種類還挺多,看花眼。挑一種說是通用型的,氮磷鉀都有,看著包裝說明也簡單,就買一小袋回來。想著先拿一兩盆不那么金貴的花試試水。
第一步,準備工作。 我選一盆綠蘿,剛好看著有點黃葉。先把花盆表面的土扒拉松快一下,因為說明書上好像有提過,土太濕或者太板結效果不我特意等土有點干的時候才動手的。
第二步,開始施肥。 我沒敢直接撒在表面,怕澆水的時候沖跑,也怕離根太近燒苗。我就用個小棍子,在離綠蘿根部遠一點的盆邊土里,小心地戳幾個小洞,大概兩三厘米深。然后,捏幾顆那個肥料顆粒,每個洞里扔進去三四粒的樣子。我這盆口徑大概十五厘米,就圍著邊戳三四個洞。
第三步,埋 把顆粒放進去后,再用土把小洞蓋上,輕輕壓實點。這樣肥料就能在土里慢慢溶解,根也能自己往有營養的地方長。
第四步,澆水。 這是挺關鍵的一步。埋好肥料后,我就給這盆綠蘿澆一次透水。水能幫助肥料開始溶解,也能讓肥料隨著水慢慢滲透到根系周圍。澆水也不能太猛,免得把剛埋好的肥料沖出來。
后續觀察記錄
接下來的日子,我就按正常的養護節奏來,該澆水澆水,該曬太陽曬太陽(當然是散射光)。大概過半個多月到一個月,感覺那盆綠蘿的新葉子冒出來得多點,而且顏色也比之前綠油油的,看著精神不少。老的黃葉雖然還在,但整體狀態看著是往好的方向發展。
后來給別的花換盆的時候,我也試另一種方法。就是在盆底墊層土之后,先均勻撒上一薄層顆粒肥,然后再蓋上一層土,才把帶著土球的花放進去,再填滿土。這樣肥料就在根的下面,等根往下長的時候就能吸收到,也能避免直接接觸燒根。感覺這種“底施”的方法也挺方便的。
總結一下我的實踐感受:
- 這種顆粒肥用起來確實比液體肥省心,不用每次澆水都兌肥。
- 埋在土里效果感覺更也更安全,不容易燒苗。
- 用量得看著辦,寧少勿多,特別是剛開始用的時候。
- 施肥后澆透水很重要,能幫助肥料起作用。
- 效果不是立竿見影的,得耐心等一段時間看變化。
這回用花盆肥料顆粒的實踐還算成功。操作簡單,效果也看得見。以后家里的花估計都會用這種方式來補充營養,省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