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想跟大家嘮嘮我最近搗鼓的一個事兒——把家里的垃圾變成肥料。一開始真沒想那么多,就是覺得每天廚房里扔掉的菜葉子、果皮啥的挺可惜,堆在垃圾桶里還有味兒。
為啥想做這個?
主要還是看著陽臺上那幾盆花,總感覺長得蔫蔫的,買的肥料,用著也快,老買也煩。后來聽鄰居老王說,他家的花就是用自己弄的肥養(yǎng)的,長得那叫一個旺。我這心思就活絡(luò)起來,尋思著咱家這廚余垃圾不是現(xiàn)成的材料嘛試試唄,反正扔也是扔。
動手開干
第一步:找家伙事兒。
我先是翻箱倒柜找個帶蓋子的大塑料桶,以前裝涂料剩下的,刷干凈。想著得透氣,就在蓋子上和桶壁上半部分鉆些小孔,別太密,也別太大,免得招小蟲子。
第二步:收集“原料”。
這步簡單,就是每天做飯剩下的東西。主要有:
- 菜葉子、爛水果(挑揀掉太爛發(fā)臭的部分)
- 果皮(像香蕉皮、蘋果核啥的)
- 雞蛋殼(這個我特意攢著,洗干凈晾干,然后用搟面杖碾碎)
- 喝剩下的茶葉渣、咖啡渣
特別注意:油膩的、肉類的、骨頭(骨頭處理麻煩,我嫌費事就沒弄)、還有奶制品啥的,我都沒放進去,怕發(fā)臭生蛆,也怕燒根。
第三步:開始“堆料”。
這個過程有點像做“三明治”。
- 先在桶底鋪一層大概幾厘米厚的土。我用的是小區(qū)花園里挖的普通園土,或者用點舊盆栽土也行。
- 然后鋪一層收集好的廚余垃圾,盡量切小塊點,據(jù)說能快點分解。
- 再在垃圾上面蓋一層土,把垃圾完全蓋住,這樣能減少臭味。
- 就這么一層土一層垃圾地往上加,別裝太滿,留點空間。
- 最上面一層必須是土封頂。
我加的時候,會稍微注意下干濕搭配,如果廚余垃圾水分大,就少加點水,如果比較干,就稍微噴點水,保持濕潤,但不能有積水,大概就是手抓一把感覺潮乎乎但不滴水的狀態(tài)。
等待和“照顧”
蓋好蓋子(沒蓋嚴實,留點縫透氣),我就把桶搬到陽臺角落不礙事的地方。這期間也不是完全不管。
- 大概隔個一兩周,我會用個小鏟子或者棍子把它翻騰一下,讓里面的東西能均勻接觸空氣,這樣分解得更快。剛開始翻的時候可能有點味道,習(xí)慣就只要不是惡臭就問題不大。
- 保持濕度也很重要,感覺太干就灑點水。
這個過程需要點耐心,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成的。
收獲“黑金”
大概過兩三個月,具體時間我也記不清,看天氣和放的東西。打開桶一看,原來的那些菜葉果皮基本都看不到,變成深褐色的、像土一樣的東西,聞起來有股泥土的清香味,沒啥臭味。這就說明基本上腐熟好。
用的時候,我不會直接拿這個當土栽花,勁兒太大。我是把它摻在普通的園土里,大概一份自制肥配三四份土的樣子,混合均勻再用。給盆栽換土,或者直接在花盆邊緣挖點溝埋進去當追肥,都挺
結(jié)果咋樣?
效果嘛確實不賴!陽臺上那幾盆之前蔫蔫的月季和綠蘿,用這個肥之后,葉子綠得發(fā)亮,開花也多。關(guān)鍵是,家里的廚余垃圾少一大半,垃圾桶干凈多,也算為環(huán)保做點小貢獻。整個過程搗鼓下來,雖然花點時間,但看著垃圾變成寶,心里還挺有成就感的。推薦大家也試試,挺簡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