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肥料OCP的事兒。說起這玩意兒,我這兒還真有點實踐經歷能說道說道。
那還是前幾年的事兒,我當時在的公司,攤上一攤子跟農資沾邊的業務。領導腦袋一熱,說要搞點“高端”的,要做進口肥料,目標就瞅準那個摩洛哥的OCP。聽上去挺牛的是?世界級的磷酸鹽大佬,那會兒資料上看著,市場份額老大,出口量蹭蹭漲,感覺抓住這個就能發大財。
一開始的準備階段,那叫一個折騰。
-
調研學習: 先是吭哧吭哧研究一堆資料。什么氮磷鉀(N、P、K)三大元素,什么中量微量元素,還有OCP主打的磷肥有啥優勢。看這些資料看得頭大,感覺自己都快成半個化肥專家。
-
聯系對接: 然后就是各種嘗試聯系。你想想,人家那么大個集團,咱們一個小公司想直接搭上線,那難度可想而知。郵件發出去基本石沉大海,好不容易通過一些渠道拐彎抹角聯系上,也是各種流程、各種門檻。
中間過程更是讓人頭疼。
好不容易,真的就只是“好不容易”,我們弄到一點點試用的樣品,或者說是小批量采購一些。想著先在咱們自己合作的幾個種植基地試試效果。這下問題又來:
-
成本問題: 這進口的東西,加上運費、關稅啥的,價格一下就上去。跟國產肥料比,價格高出一大截。跟農戶、基地一說價格,人家眉頭就皺起來。效果再成本太高,人家也得掂量掂量。
-
使用習慣: 很多老農戶用慣某些特定品牌或者類型的肥料,你讓他換,他心里沒底。你得一遍遍去講,去解釋,去做對比試驗田。這又是一個費時費力的活兒。
-
物流倉儲: 進口肥料對倉儲條件有時候還有點要求,比如防潮什么的。我們當時倉庫條件也就一般,為這事兒還專門改造一下,又是一筆投入。
實踐結果?只能說是一言難盡。
我們在幾個小地塊上做對比實驗。OCP的肥料效果確實還行,作物的長勢、產量在數據上看是比用普通肥料的好一些。但是,這個“好一些”帶來的增產效益,能不能覆蓋掉增加的肥料成本,這就得打個大大的問號。
我們算筆賬,對于大部分普通大田作物來說,用這個進口高端貨,投入產出比并不劃算。可能一些高附加值的經濟作物會好點,但那個市場又有多大?
而且整個過程下來,公司內部也是各種扯皮。銷售覺得價格高推不動,采購覺得對接難搞量小人家不重視,技術覺得試驗周期長反饋慢。領導看短期內沒啥明顯收益,這個“宏偉”的計劃也就不之。
一點小總結
你看,這OCP肥料,名氣是真大,產品本身可能也不錯。但咱們自己實踐下來,從嘗試引入到小范圍試用,再到算經濟賬,發現這玩意兒要在咱們這邊大規模推開,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兒。涉及到成本、用戶習慣、市場接受度等等一堆現實問題。那次實踐,給我的感覺就是,理想很豐滿,現實挺骨感。這肥料OCP,對我來說,就是這么一段折騰又沒啥結果的實踐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