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子粒黑胚是一種發(fā)生較為普遍的小麥病害。隨著矮稈小麥品種的推廣種植,以及土壤肥力的提高,小麥黑胚病日趨嚴重。該病不僅使小麥子粒商品質量下降,同時也會影響以后的種子出苗。去年,我國在實施的小麥質量標準中,將黑胚粒增補為不完善粒,收購時最大允許含量不得超過4.0%。
小麥黑胚病的發(fā)生程度與品種、地區(qū)、年份和農藝措施有關。小麥生育期間尤其是子粒灌漿期間降雨和露水強烈的地區(qū),黑胚病發(fā)生較重;栽培中高氮肥和頻繁的灌溉方式,亦會加重黑胚病的發(fā)生。
防治此病,應避免在小麥灌漿期灌溉,最好在揚花前完成全部灌溉。在小麥灌漿初期,若天氣預報有連陰雨,應抓緊時間用藥,此時防治效果最佳。防治時可用12.5%禾果利20~30克,加水50~75公斤噴霧。對感病田塊連續(xù)防治2~3次。此外,麥收時還要根據天氣情況搶收搶曬,避免雨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