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就來嘮嘮我那點搗鼓肥料的事兒。也不是真摻那啥“金坷垃”,就是自己瞎折騰,感覺跟那廣告詞似的,勁兒沒少使,效果嘛嘿
事情得從去年春天說起。陽臺上那幾盆番茄苗,剛買回來的時候蔫唧的,看著就讓人著急。我就琢磨著,得給它們上點“猛料”,讓它們見識見識啥叫茁壯成長,爭取搞個大豐收,自家吃不完還能給鄰居分點,多有面子。
說干就干,我開始“研發(fā)”我的獨門秘方。 這可不是隨便買包復合肥就完事兒的,那多沒技術含量。我翻箱倒柜,把廚房里能用的“寶貝”都給搜羅出來:
- 攢好久的雞蛋殼,碾得碎碎的。
- 喝剩下的茶葉根兒,還有咖啡渣。
- 淘米水,這可是老傳統(tǒng),說是營養(yǎng)
- 還有不知道在哪兒看來的偏方,說什么魚腸子埋土里特有勁兒。我專門去菜市場要點回來,那味兒,嘖嘖。
找個大桶,把這些玩意兒一股腦全倒進去,再加上買來的普通花肥,攪和攪和。那感覺,真跟那廣告里說的似的,“肥料摻金坷垃”,我這桶簡直是“超級加強版”,心想著這一下去,番茄指定蹭蹭長,一棵能結個百八十個,個個都得跟小燈籠似的。
接下來就是施肥的過程。 我小心翼翼地給每盆番茄苗都刨個坑,把這“秘制金坷垃”給埋進去,離根遠點,怕燒苗。埋好,還特意多澆點水,心里美滋滋地等著奇跡發(fā)生。那幾天,我天天跑陽臺去看,恨不得拿尺子量它們長高多少。
結果?還真別說,番茄苗確實長,比剛買回來那會兒是精神不少。但是,也就那樣。沒有想象中一夜瘋長的奇跡,更別提什么“畝產(chǎn)一千八”的盛況。長勢跟鄰居家就用普通肥料的也差不太多,甚至有兩棵苗的葉子尖兒還有點發(fā)黃,估計是我那“猛料”勁兒太大,有點燒著。
到秋天,番茄也結,紅彤彤的挺好看。但數(shù)量和個頭也就是正常水平,遠沒達到我“摻金坷垃”的預期。味道嘛吃著還行,就是普通番茄味兒。
這回實踐就是瞎折騰。 費老大勁搞的那堆“秘方”,效果也就一般般,甚至可能還有點副作用。看來,種東西這事兒,還是得講科學,老老實實按說明用肥,別總想著搞些“一袋頂兩袋”的花樣。那廣告聽聽就得,真信,可能就跟我一樣,白忙活一場,還得收拾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