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跟大家嘮嘮我琢磨出來的這個“黃金配肥料”的事兒。這也不是啥高科技,就是我自己瞎折騰、實踐出來的土辦法,感覺效果還真不賴,就想著分享給大伙兒。
為啥要搞這個“黃金配”?
前些年種地,尤其是種點土豆、花生啥的,有時候就覺得差點意思。要么苗子長得蔫唧,要么收成的時候,刨出來的家伙沒幾個像樣的,個頭小不說,數(shù)量也上不去。光用農家肥,感覺勁兒有點慢;光上化肥,又擔心土地越種越“瘦”,而且口感好像也差點。所以我就琢磨著,能不能把這倆的好處結合起來?
我的實踐過程
第一步:選料
我這人比較實在,就地取材。家里每年都攢不少羊糞,這玩意兒得充分腐熟,不然燒苗。這是基礎,算是有機肥的代表。然后,還得來點猛的,就是化肥。我一般就選那種氮磷鉀比較均衡的復合肥,市面上常見的那種就行,不用買老貴的。有時候,看情況,要是覺得土差點意思,我會摻和點買來的生物菌肥,不多,主要想起個調理土壤的作用,讓土更“活”一點。
第二步:配比和混合
這配比是關鍵,也是我自己摸索出來的。我不是搞科研的,沒那么精確,大概就是憑感覺和經驗。
- 我一般是用個大盆或者就在地上鋪塊舊塑料布。
- 先倒上大概三份到四份完全腐熟好的羊糞。這羊糞得是干松的,沒啥臭味的那種才算
- 然后,加入一份復合肥。就是說,比如我用三大鐵鍬羊糞,那就配上一鐵鍬復合肥。
- 如果用生物菌肥,就按照說明書上的量,撒進去一點兒。
- 重點來:使勁兒拌勻!我通常是用鐵鍬翻來覆去地拌,確保它們混合得比較均勻。別怕費力氣,這一步很重要,不然有的地方肥多燒苗,有的地方沒肥白搭。
第三步:施肥
我這個“黃金配”主要是做底肥用。就是在種土豆或者花生之前,先處理土地。
就拿種土豆來說:
- 先按照行距挖好溝。
- 把我剛才拌好的混合肥料均勻地撒在溝底。量嘛就看土地肥瘦和打算種啥,自己掌握,但別太多,薄薄一層就行。
- 然后,在肥料上面蓋上一層薄土,大概幾公分厚。這一步特別重要!不能讓種薯或者種子直接接觸到肥料,特別是化肥部分,容易燒壞。
- 再把種薯或者花生種子放進去,然后蓋土、澆水,按正常的流程走。
實踐記錄和效果
自從我用這個自己配的“黃金肥”之后,感覺效果確實不一樣。
- 出苗齊,苗子壯: 感覺上,用這個底肥,不管是土豆還是花生,出苗都比較整齊,而且苗子長得也壯實,葉子綠油油的,看著就喜人。
- 后期勁頭足: 因為有農家肥打底,感覺肥效比較持久,不像單用化肥那樣,后期容易脫肥。整個生長期,植株都比較穩(wěn)健。
- 產量和品質: 這是最實在的。就說去年的土豆,刨出來的時候,那家伙,個頭明顯比往年單用一種肥的要大,而且爛薯、小薯少很多。算下來,產量確實上去。花生也是,果莢飽滿的多不少。
總結一下,我這“黃金配肥料”就是個土洋結合的思路。用腐熟的農家肥改良土壤、提供基礎營養(yǎng),再配上適量的化肥快速補充氮磷鉀,有時候加點生物菌肥活化土壤。這樣搭配著用,感覺既能保證當季的產量,又對土地的長遠肥力有好處。這只是我個人的經驗,具體怎么配、怎么用,還得根據(jù)自家的土質、種的作物來調整。但這個思路,我覺得是沒錯的。折騰幾年,看著地里收成越來越心里那叫一個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