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焦油肥料,也是前段時間自己瞎琢磨弄出來的。家里院子邊上有塊地,種啥都長不太土有點板結(jié),沒啥勁兒。聽老一輩人說過燒過的草木灰我就想,那更進一步,弄點植物燒過后那種黏糊糊的東西,是不是更有營養(yǎng)?就動心思自己試試。
搞材料
一開始我也不知道去哪弄這所謂的“焦油”。后來琢磨著,自己燒柴火或者一些修剪下來的廢樹枝,控制下火候和進氧,底下不就能接點那種煙熏油一樣的東西嘛說干就干,找個舊鐵桶,捅幾個眼兒,上面架個蓋子留個縫。把曬干的雜木、樹枝啥的塞里面點著,燒得半黑不透的時候,底下果然慢慢滲出來一些黑乎乎、黏糊糊的東西,聞起來煙熏火燎的,有點刺鼻。收集起來不多,就一小罐,看著跟糖漿似的,但顏色是深褐色甚至有點發(fā)黑。這就是我最初的“焦油”。
處理一下
這玩意兒看著就挺猛的,肯定不能直接用。太黏,而且味道沖。我估摸著得稀釋,不然能把菜苗子給“燒”死。搞一點出來,先是用水兌,試好幾個比例。發(fā)現(xiàn)這東西不太溶于水,攪半天還是油乎乎的分離。后來想個轍,把它跟發(fā)酵好的菜籽餅肥、還有一些園土摻在一起,使勁攪拌,讓它吸附在這些固體上。這樣一來,看著沒那么嚇人,也方便往地里撒。
- 第一步: 把收集到的黑乎乎的液體倒出來一點。
- 第二步: 嘗試用水稀釋,效果不太油水分離。
- 第三步: 改用干料混合,找點發(fā)酵的餅肥和干土。
- 第四步: 把“焦油”倒進干料里,像和面一樣使勁拌勻,讓它均勻吸附。
- 第五步: 拌好的東西看著像顏色很深的濕土,沒那么黏,氣味也淡點。
下地試試
弄好之后,我就在那塊貧瘠的小地塊上試。沒敢全面撒,就選幾顆看著比較皮實的辣椒和茄子,在離根遠一點的地方,刨開土,把拌好的“焦油肥”撒進去薄薄一層,然后蓋上土。沒敢靠根太近,怕燒苗。用量也特別小心,就一點點。
觀察效果
頭幾天: 沒啥特別反應(yīng),也沒死苗,心里稍微踏實點。土的顏色看著深些。
一兩周后: 好像真有點效果!那幾棵用“焦油肥”的辣椒和茄子,葉子顏色看著比旁邊沒用的要綠得深一些,油亮亮的。長得好像也快那么一點點。
一個月后: 對比更明顯。用肥的那幾棵,不僅葉子更茂盛,連辣椒都掛得更多、更大。土壤好像也沒之前那么板結(jié),挖開看看,有些蚯蚓活動。但是,也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如果撒得稍微離根近點,或者量稍微多點的地方,葉子邊緣會有點發(fā)黃,像是肥大。
一點想法
這回自己瞎搗鼓的“焦油肥料”試驗,感覺還行。這東西勁兒確實大,用對地方和用量,對那種貧瘠板結(jié)的地塊,改善土壤、提供點肥力好像真有點用。但一定得注意:
- 必須充分稀釋或者混合: 直接用肯定不行,太猛。跟土或者其他有機肥拌勻是關(guān)鍵。
- 用量要少: 寧少勿多,尤其是剛開始試,不然容易燒苗。
- 遠離根部: 別直接接觸到植物根系,最好是埋施在根系范圍的外圍。
這玩意兒是不是真的算“肥料”我也不敢說死,可能更多是改善土壤結(jié)構(gòu)或者刺激植物生長?反正算是我自己動手的一次記錄,土方法,不一定科學(xué),但看著那幾棵長得歡實的辣椒,心里還是挺得勁的。以后有機會,可能會再少量弄點試試,但肯定會更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