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含鐵的肥料,我可真折騰過一陣子。最早那會兒,是我發現自家院子里的幾棵梔子花和茉莉,新長出來的葉子總是黃不拉幾的,葉脈倒是綠的,看著特別沒精神。問問懂行的老花匠,人家說這是典型的缺鐵癥狀,得補鐵。
一開始嘛最容易弄到的就是硫酸亞鐵。農資店里都有賣,很便宜,綠色的晶體,有時候也叫綠礬或者黑礬。我記得第一次用的時候,也沒啥經驗,就按照說明兌點水,想著澆到根部。結果發現,這玩意兒如果土稍微有點堿性,效果就不太行,好像鐵被固定住,植物吸收不多少。后來我又試著兌水噴葉子,這個得小心翼翼的,濃度稍微高一點,葉子就容易燒傷,邊緣發黑。而且這硫酸亞鐵在空氣里放久還容易受潮、變色失效,用起來感覺限制挺多的,雖然便宜,但總覺得有點麻煩。
后來用硫酸亞鐵噴葉子,效果是有一點,但總是反反復復。我就想著是不是有更好的法子。又去打聽,有人就推薦螯合鐵。說是這玩意兒里面的鐵離子被“保護”起來,不容易被土壤固定,植物更容易吸收,而且對土壤酸堿度的要求沒那么苛刻。我一聽,覺得靠譜,就買點試試。一般是紅褐色的粉末,確實比硫酸亞鐵好溶解多,噴葉子效果也明顯快一些,黃葉能比較快地轉綠。用著是方便,效果也但就是價格貴,比硫酸亞鐵貴不少。要是種得多,成本就上去。
再我又接觸到一種叫腐殖酸鐵的東西。這個聽起來就更“有機”一點,說是腐殖酸和鐵結合的。這種我主要是用來拌土里當底肥用,或者混在自己漚的肥里。感覺它的效果不像螯合鐵噴葉子那么立竿見影,但是用一段時間后,感覺土壤狀況好像有點改善,植物整體長勢也比較穩定,不像以前那么容易動不動就黃葉。感覺這玩意兒肥效可能更持久一些,適合慢慢調理土壤和補充營養。
我自己的實踐經驗就是這樣,含鐵的肥料主要就是這幾類。硫酸亞鐵便宜,但是用法有講究,尤其在堿性土和葉面噴施時得注意;螯合鐵效果快,吸收但成本高;腐殖酸鐵這種有機的,見效慢點,但可能對長期養土和穩定補鐵有好處。具體用哪個,還是得看自己的情況,看是圖快還是圖省錢,或者是想長遠改善。反正我感覺,不管用啥肥,先把土養好,多用點有機肥,讓植物根系長壯實,吸收能力強,才是根本。光靠補這些微量元素,有時候也是治標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