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動手做肥料,這事兒不難
大家今天跟大家嘮嘮我自己搗鼓肥料這點事兒。以前種點花花草草或者在陽臺種點小菜,老是去買那些袋裝的肥料,花錢不說,總覺得勁兒不夠大,有時候還燒苗。后來聽老輩人說,他們以前都是自己漚肥,啥菜葉子、雞糞牛糞的,漚出來那才叫一個“黑金”,肥力足得很。我就琢磨著,咱也試試唄,反正家里廚房天天出垃圾,院子里也有落葉雜草,廢物利用嘛
找家伙事兒和地兒
一開始也沒想搞多復雜。就先找個大塑料桶,帶蓋子的那種,底下打幾個孔透氣漏水。你要是有院子,角落里堆一個堆也行,更省事兒。我家地方不大,就先用桶試試水。地點嘛就放在院子角落,不礙事,也盡量離窗戶遠點,怕萬一有味兒。
開干!一層一層往里加料
材料準備: 這個最關鍵。我主要就是用廚房里的東西,像什么爛菜葉子、水果皮(特別是香蕉皮,聽說鉀肥高)、咖啡渣、茶葉渣、雞蛋殼(這個得捏碎點)。注意, 像肉、骨頭、剩菜(油乎乎那種)最好別放,容易臭,還招小蟲子。除廚房這些“濕”的,還得加點“干”的,比如院子里掃的干樹葉、剪下來的干草、撕碎的紙箱子(別用帶塑料膜的彩印紙)。
怎么放: 我學個“三明治”法,就是一層濕的一層干的摞起來。比如先鋪一層干樹葉,大概幾厘米厚,然后再鋪一層廚房垃圾,也別太厚,然后再蓋上一層干樹葉或者碎紙箱。這么一層一層地加,據說能讓空氣流通,不容易漚成一坨泥。
- 先墊底:桶底先鋪一層粗點的干料,比如小樹枝或者粗點的干草,為更好的透氣和排水。
- 干濕搭配:一層濕料(菜葉果皮),一層干料(枯葉紙板),交替著放。干料要稍微多一點點,能把濕料蓋住最
- 加點“引子”:為讓它發酵快點,我有時候會摻和點原來的老土,或者弄點別人家已經成功的堆肥土撒進去,據說里面的微生物能幫忙。后來也試過買那種叫EM菌的發酵劑,撒一點進去,感覺是快些。
- 保持濕度:堆肥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濕。感覺就像是攥手里擰不出水,但手感又是潮乎乎的那么個狀態。太干就灑點水,要是下雨或者加的濕料太多感覺太濕,就多加點干料進去拌一拌。
中間得翻騰翻騰
放進去不是就完事兒。隔個一兩周,我就得拿個小鏟子或者棍子把它整個翻動一下。特別是用桶的,底下的不容易接觸空氣,得給它翻上來透透氣。這一步挺重要的,能讓它發酵得更均勻,更快。剛開始翻的時候可能有點味兒,但只要干濕搭配好,后面慢慢就變成土腥味,不難聞。
耐心等著“黑金”出爐
這事兒急不得。根據你放的材料、天氣、翻動頻率,時間長短不一樣。夏天快點,可能一兩個月,冬天就慢,可能得三四個月甚至更久。過程中你會看到桶里的東西慢慢變黑,體積也縮小不少。一開始放進去的菜葉子果皮啥的都看不出原樣,這就說明在慢慢腐熟。
怎么判斷好沒? 等到里面的東西都變成深褐色或者黑色,看起來是松散的、碎碎的土樣,聞起來是一股泥土的清香味,那就差不多大功告成。抓一把在手里,感覺是潮濕松軟的,那就對。
用上自己做的肥,心里美滋滋
等肥料腐熟好,用起來可就方便。我是直接把它摻在種菜種花的土里當底肥用,大概占盆土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也可以撒在土表面,然后稍微扒拉一下蓋住,當追肥。感覺用自己做的肥,種出來的菜和花長得是壯實不少,葉子也綠油油的。關鍵是,這是純天然的,用著放心!
自己做腐熟肥料這事兒,不難,就是得有點耐心,注意點細節??粗欢选袄弊兂捎杏玫摹昂诮稹?,那成就感還是挺足的。推薦大家也試試,環保又省錢,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