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個肥料滴益胣,就是想讓肥有點真用處,別白瞎那些錢和力氣。以前我也是瞎搞,聽人家說啥肥就去買啥肥,一股腦撒下去,澆點水完事。
結果?沒看出太大差別。菜也就那樣長,不死不活的,產量也就那樣,跟鄰居老王家不用啥好肥的比,沒強多少。錢花不少,心里憋屈。感覺那些肥料,要么就是吹得厲害,要么就是我用的不對勁。
下決心自己琢磨琢磨
后來我就不信邪,總覺得這里面有點門道。不能光聽賣肥料的吹,得自己動手試試看。我就琢磨,是不是這肥下去,根吃不到,或者吃不著時候?
- 第一步,我就不再一股腦全撒。 我把肥料分好幾份。比如種那幾棵番茄,以前可能一次性在根旁邊挖坑埋一大把。現在不,我隔個十天半個月,弄一點點,用水化開,或者就在土表面撒薄薄一層,然后澆水。
- 第二步,觀察! 這是關鍵。以前撒完肥就不管,現在我天天去看。看葉子顏色,看長得快慢,看土是干是濕。要是葉子看著沒精神,我就想是不是水不夠,肥沒化開?要是葉子黃,是缺肥,還是肥傷?就得琢磨。
- 第三步,配合著來。 光施肥也不行。土太硬,水澆不透,肥也下不去。我就先松土,弄得透氣點。有時候下雨前撒一點,讓老天爺幫忙澆透。有時候看天太旱,就先澆水,等土有點濕潤,再把化開的肥水慢慢澆下去。搞得跟伺候祖宗一樣。
效果到底怎么樣?
折騰差不多一個季度,就拿我那幾棵寶貝番茄來說。還真有點不一樣。
是葉子, 確實綠得更精神些,厚實點,不像以前那樣有點蔫唧的。然后是開花結果, 感覺花開得多,坐住果的也多不少。以前可能一串就結兩三個,還大小不一,后面那批明顯掛果密些。收的時候, 個頭雖然沒說變得巨大,但確實勻稱不少,爛果、畸形果少。
也沒說一下子就變神仙菜園,該有的蟲子還得抓,該防的病還得防。而且這么弄,確實麻煩! 以前幾分鐘干完的活,現在得分好幾次,每次還得看情況調整,累人。
但說到底,看著那收成,心里踏實點。感覺這肥,算是沒白用,錢也沒白花。這“滴益胣”,我看關鍵不在那個“滴”,而在那個“益”和“胣”上頭——得用心思,讓肥力實實在在地被吸收進去,讓那莊稼“胣”起來,長壯實。說白,就是得多干活,多動腦,少聽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