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開展藥劑防治是控制小麥紋枯病的重要手段。目前生產上多選用井岡?蠟芽菌、井岡?枯草菌等藥防治,但這些藥持效期短,而且農戶往往等到發病后才開始用藥,效果較差。噻呋酰胺屬苯酰胺類殺菌劑,登記用于防治水稻紋枯病,具有高度選擇性,對銹病、黑穗病、紋枯病等病害有較好防效,持效期達30~45天。
近年來對噻呋酰胺在小麥上的應用研究,試驗數據表明,在小麥起身拔節前的3月5日和3月15日,分別每畝用24%噻呋酰胺懸浮劑10毫升、20毫升,藥后30天對紋枯病的防效分別為94.38%、97.78%和97.41%、97.41%,白穗率均為0;而在小麥拔節后的4月5日和4月15日,采用相同的藥劑處理,對小麥紋枯病的防效均明顯下降。試驗結果表明,小麥拔節前是防治紋枯病的最佳時期,每畝用24%噻呋酰胺懸浮劑10~20毫升,能有效控制紋枯病的發生,減少白穗,具有明顯的增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