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種檳榔芋,這玩意兒好吃是好吃,種起來嘛施肥這塊兒還真有點講究。我自個兒琢磨好幾年,算是有點心得,今天就跟大家嘮嘮我是咋弄的。
打好基礎最重要 – 底肥
每年開春,地一翻我就開始琢磨下底肥的事兒。這芋頭,它是個吃肥大戶,底下要是沒點存糧,后面長起來費勁。我一般就是用自己漚熟的農家肥,雞糞豬糞都行,得是徹底腐熟的那種,不然燒根。量得給足,撒在地里,再用旋耕機打一遍,讓肥跟土混勻。有時候也摻點草木灰進去,老人家說那玩意兒補鉀,對芋頭結塊莖有好處。
小苗要吃飽 – 提苗肥
等芋苗長出來,大概有兩三片葉子晃悠的時候,就得趕緊給它加點小灶,這就是所謂的提苗肥。這時候苗子還嫩,不能下猛藥。我喜歡用點稀釋過幾倍的糞水,或者買點尿素,一點點兌水澆。關鍵是薄肥勤施,隔個十天半個月來一次,看苗的長勢。澆的時候小心點,盡量澆在根附近,別劈頭蓋臉淋到嫩葉子上,容易燒傷。
關鍵時刻不能軟 – 膨大期追肥
這檳榔芋真正開始發力長個頭,是夏天那陣子,大概七八月份。你看那葉子長得跟蒲扇似的,就知道地底下的家伙開始使勁膨大。這時候肥要是跟不上,那收成就懸。這個階段,鉀肥是重點,氮肥也不能缺,磷肥適當給點。我有時候圖省事用點高鉀的復合肥,有時候也自己搭配,比如硫酸鉀加點尿素。具體用多少,得看天看地看苗情。要是葉子顏色有點淡,發黃,那可能缺氮,趕緊補點。要是雨水多,肥容易流失,我就得增加點次數。這期間得多往地里跑跑,多觀察。
一些零碎想法和教訓
種地嘛總會遇到點問題。比如有時候連著下大雨,地里太濕,根系吸收不我就會搞點葉面肥噴一噴,像磷酸二氫鉀啥的,兌水直接噴葉子上,吸收快。還有就是,千萬別貪心一次性下太多肥,我剛開始種的時候就吃過虧,把苗給燒死幾顆,心疼得不行。后來就學乖,寧可麻煩點,分多次施,也要求穩。
收成和總結
等到快收的時候,大概提前個把月,我就基本不施肥,讓它自己慢慢長,把養分都用到塊莖上。每年刨芋頭的時候,看到一個個圓滾滾、沉甸甸的家伙,心里頭那叫一個踏實。自己種的,吃著放心,味道也確實給檳榔芋施肥沒啥特別高深的技術,就是得摸清它的脾氣,知道它啥時候餓,想吃然后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多看、多想、多動手,慢慢就有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