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聊聊我自家那幾棵茶樹用肥的事兒。剛開始種的時候,真是一頭霧水,不知道這玩意兒到底吃啥聽人說用復合肥省事,我也就跟著去買。
一開始瞎搞
剛開始那兩年,圖省事,就去農資店買那種通用的復合肥,氮磷鉀比例都差不多的那種。春天撒一點,夏天撒一點。頭一年看著還行,葉子也綠油油的。但時間長就發現問題,那茶葉喝起來味道總覺得差點意思,不夠醇厚,香氣也淡。而且感覺土壤有點板結,不像以前那么松軟。
后來又聽說氮肥能讓葉子長得快,長得多,就專門買尿素來追肥。那葉子確實長得瘋快,又大又綠,看著喜人。結果?采下來的茶一泡,味道更不行,有點澀,不耐泡。光長個頭不長內涵,白搭。
后來琢磨明白
折騰幾年,跟村里種茶的老把式請教,又自己琢磨,才慢慢摸到點門道。老話說得對,種地還得靠老祖宗的法子。
關鍵還是得用有機肥打底。這玩意兒肥效慢,但養地,能讓土越來越茶樹就好這口。
我主要用這幾種:
- 菜籽餅肥:這可是好東西,營養全。買回來得先發酵,不然直接用會燒根。我一般是把它弄碎,加水拌勻,堆起來蓋上薄膜,漚個一兩個月,沒啥臭味就能用。
- 農家肥:像雞糞、羊糞這些,也得充分腐熟透才能用。直接用生糞,那問題就大,燒苗不說,還容易帶病菌。
- 草木灰:這個是鉀肥的主要來源,秋天落葉或者地里雜草燒的灰,攢起來,春天撒一點,對茶葉的香氣和口感有好處。不過不能用太多,堿性大。
復合肥也不是完全不用,但得看時候,主要是做個補充。比如春茶發芽前,追施一點高氮的復合肥,配合有機肥,能催芽。但大頭還得是有機肥。
具體咋弄
我現在的做法是這樣的:
秋冬季節,下重手施基肥。一般在茶葉采完,大概10月、11月份,結合著給茶園松土,在離茶樹根遠一點的地方(大概樹冠外圍下面),挖環狀溝或者條狀溝,深度大概二三十公分。然后把發酵好的菜籽餅、農家肥啥的,混點土,埋進去。這一頓飯得喂飽,管大半年。
開春追肥。春天茶樹開始冒芽,這是關鍵時候。我會追施一次,主要是用發酵的菜籽餅水,或者加一點點速效氮肥,促進芽頭生長。量不用太大,薄肥勤施。
夏秋看情況補肥。夏茶和秋茶采摘后,茶樹消耗也大,看樹的長勢,如果覺得有點弱,就再少量追施一點。這時候我會用點磷鉀肥比較多的,或者就是草木灰水,讓它根系長壯實,為來年做準備。
小樹苗和大樹區別對待。剛種下去的小樹苗,根還不發達,得小心伺候。基肥少放點,主要靠腐熟的農家肥和一點磷肥,促進根系生長。等長成大樹,采摘多,消耗大,基肥和追肥的量就得跟上,氮磷鉀都得注意補充,但還是以氮肥和有機肥為主。
效果咋樣
自從改成這種有機肥為主,復合肥為輔的方法后,效果確實不一樣。最明顯的是:
- 土壤好:地里蚯蚓也多,土質松軟,不板結。
- 茶樹長得壯:不是那種虛胖,是看著就結實,抗病能力也強些。
- 茶葉品質上去:這才是最重要的。泡出來的茶,湯色亮,味道醇,香氣也足,喝著舒服多。產量可能沒以前用猛肥的時候那么夸張,但穩定,而且質量
養茶樹跟養人差不多,不能光想著讓它快長,得讓它吃好喝根基扎穩,才能給你好的回報。慢工出細活,老祖宗的經驗還是有道理的。我這也就是自己瞎琢磨的一點實踐,不一定都對,大家可以參考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