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聊我的“肥料鵝”計劃,這事兒說起來,還得從我老家那塊貧瘠的土地說起。
之前家里種點啥都不太行,土不行,收成自然就差。化肥用多,地也板結,惡性循環。尋思著得想個轍,改良改良這土。
然后我就想到鵝!
這玩意兒,吃的是草,拉的是肥,純天然無公害。而且鵝糞的肥力足,對改良土壤肯定有幫助。說干就干,我先是查查資料,解到肉鵝養殖現在還挺火的,尤其是鵝肥肝,需求量大,利潤也還行。
第一步:選鵝苗。
我沒想著大規模養殖,主要是為改良土地,所以就先買100只鵝苗試試水。在本地的養殖場挑的,選那種長得壯實、活潑好動的。一只鵝苗大概花8塊錢。
第二步:搭建鵝舍。
這鵝舍不用太講究,關鍵是通風透氣。我直接在田邊搭個簡易的棚子,用竹竿和塑料布圍起來,里面鋪上厚厚的稻草。這樣既能擋風遮雨,又能讓鵝有個舒服的窩。
第三步:飼養管理。
剛開始,小鵝比較嬌氣,得喂點精飼料,一天喂個四五次。等它們長大點,就可以放出去溜達,自己找草吃。我每天都把它們趕到田里,讓它們自由活動,吃草、喝水、拉屎。
第四步:成本控制。
養鵝的成本主要就是飼料、鵝苗和疫苗。我盡量利用田里的野草,減少飼料的用量。疫苗也按時打,防止鵝生病。算下來,一只鵝的成本大概在25塊錢左右。
第五步:觀察與記錄。
我每天都會觀察鵝的生長情況,記錄它們的吃食量、活動情況和糞便情況。通過這些記錄,我可以解鵝的健康狀況,及時調整飼養方法。
第六步:效果初顯。
養幾個月,效果開始顯現。鵝糞均勻地撒在田里,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土壤變得疏松肥沃。之前種啥都不長的土地,現在也開始長出綠油油的蔬菜。
第七步:出售肉鵝。
等鵝長大,就可以賣肉。我把鵝拉到集市上賣,一只鵝能賣個七八十塊錢。除去成本,一只鵝能賺個五六十塊錢。
- 鵝苗成本:8元/只
- 飼料成本:15元/只
- 疫苗等雜費:2元/只
第八步:持續改進。
雖然“肥料鵝”計劃取得一些成效,但我知道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比如,鵝舍的防寒保暖措施、鵝糞的收集利用、以及鵝肉的銷售渠道等等。
總結一下
這回嘗試,我最大的體會就是:農業生產一定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資源。鵝糞改良土壤,既環保又經濟,而且還能增加收入,一舉多得。以后我會繼續探索,把“肥料鵝”計劃做得更讓家里的土地變得更加肥沃。最近疫情反撲,大家也要注意安全,勤洗手,戴口罩,別去人多的地方湊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