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幾年的小菜園,一開始憑著熱情,后面就感覺越來越不得勁。土好像越來越沒勁兒,種啥啥不行,蔫唧的,下的肥也不少,可就是不見年年都盼著能吃上自己種的放心菜,結果收成看著都替它們難受。
后來有一次跟村里一個老把式聊天,他看我那愁眉苦臉的樣子,就給我提一嘴,說可以試試“地礦肥”。我當時一聽,啥玩意兒?地里的礦還能當肥料?聽著就玄乎。但老把式那人實在,說他自己地里摻著用,感覺土比以前松快,莊稼也壯實點。我這人就愛折騰,尋思著反正都這樣,不如試試。
我的折騰過程
找肥: 我沒急著買,先自個兒上網大概瞅瞅,不看不知道,一看還真有這東西。不是啥新鮮玩意兒,好像就是用些天然的礦石粉什么的做的。種類還挺多,有什么含鉀的,含磷的,還有那種復合的,據說能補充些化肥給不的微量元素。看得我眼花繚亂,就想著,先少弄點試試水,別整砸。托人弄一小袋,看著灰撲撲的,跟普通化肥長得不太一樣,沒啥刺鼻味兒。
動手用: 我沒敢大面積用,就挑園子里最不行那兩壟地。先把地深翻一下,然后按照說明,大概估摸著量,把那地礦肥撒進去,再用耙子摟勻,讓它跟土混在一起。心里是有點打鼓的,這玩意兒真能行?不會把土燒壞?當時種的是番茄和黃瓜,就想看看效果。
- 第一步: 選定試驗田,就是那兩壟老大難的地。
- 第二步: 翻地,讓土透透氣。
- 第三步: 撒肥,量不敢多,怕出事。
- 第四步: 混勻,盡量讓肥和土充分接觸。
- 第五步: 正常播種、澆水,然后就是等著看。
觀察記錄
剛開始幾天,沒啥特別的變化。我就按時澆水,除草。大概過十天半個月,感覺有點不一樣。是土,以前澆完水,地表容易板結,硬邦邦的。用這個肥的地,好像沒那么容易板結,澆水能更快滲下去,土顯得疏松點兒。
然后是苗。同一批種下去的番茄,用地礦肥那兩壟的,苗好像更壯實一點,葉子顏色也深一些,綠油油的,看著就有勁。旁邊沒用的那幾壟,對比之下就顯得有點“營養不良”。尤其是黃瓜,以前老是容易得白粉病,葉子白花花一片。這回用地礦肥的這幾棵,好像抵抗力強點,雖然也有點,但明顯比旁邊的輕很多。
關鍵是結果: 等到收獲的時候,還真別說,那兩壟的番茄個頭明顯大點,也更均勻。黃瓜結得也多幾根。產量確實是提高,雖然沒像廣告說得那么夸張翻幾番,但對我這小菜園來說,這效果我挺滿意。關鍵是感覺作物的“精氣神”不一樣,不是那種虛胖,是實打實的壯實。
一點體會
這地礦肥用下來,我感覺,它不是那種立馬見效的神丹妙藥,更像是個調理土壤的幫手。它不像化肥那么猛,一下子給你催起來,但長期用,感覺對改善土質確實有幫助,土松,保水保肥能力好像也強點。
它里面的那些中微量元素,估計是普通化肥補充不到的,所以作物長得更均衡,抗病性也好些。也不是說用它就不用別的肥,我后面是配合著農家肥一起用,感覺效果更就是得注意,不同作物、不同土壤,用量和用法可能得自己慢慢摸索,不能一概而論。
這回嘗試地礦肥,對我來說算是一次成功的實踐。雖然過程有點折騰,一開始也半信半疑,但看到實實在在的效果,覺得這功夫沒白費。以后我打算繼續用下去,慢慢調整,希望能把我那小菜園的土徹底養自己動手,看著它們長這感覺,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