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種大蔥這事兒,一開始我也覺得挺簡單,不就是插土里澆水嘛可種幾次,那蔥長得是又細又黃,跟人家市場上賣的壯實大蔥沒法比。后來琢磨著,肯定是養(yǎng)分沒跟上,這地,光喝水不行,還得“吃飯”。
所以我就開始折騰這施肥的事兒。聽老輩人說,底肥很重要,就是栽蔥之前,得先給地里喂飽。我就照著做,挖好準備種蔥的溝之后,我沒直接栽,先在溝底鋪一層自己漚熟的農(nóng)家肥。也沒用啥特別高級的,就是些雞糞、羊糞啥的,堆在那里漚挺長時間,沒啥臭味才敢用。量嘛看著給,感覺土比較瘦就多來點,主要是想讓它后期有勁兒。鋪好肥,再蓋上一薄層土,這才把蔥苗小心地放進去栽
栽下去之后,不是馬上就追肥。我得讓蔥苗先緩一緩,扎穩(wěn)根。大概看它們活過來,葉子開始有點精神,差不多立秋前后,我就進行第一次追肥。這時候我一般不用太猛的肥,就用點草木灰摻和點土雜肥,沿著蔥壟撒一點,然后稍微扒拉一下土蓋住。關(guān)鍵是不能離根太近,怕燒苗。
等過半個多月,看蔥開始明顯往上長,特別是蔥白部分開始要長個兒,我就進行第二次追肥。這回就得下點“猛料”。我一般用腐熟好的人糞尿兌水澆,或者用點化肥,比如尿素,但量一定得控制寧少勿多,沿著壟溝澆下去或者撒下去,然后緊跟著澆一次水,讓肥能滲下去被根吸收到。
后面看情況,如果蔥長得特別旺,土本身也肥,可能就不再追。但如果感覺后勁不足,或者想讓蔥白長得更粗壯些,那在大蔥快速生長那段時期(大概又是隔個二十多天、一個月),我會再追一次肥。這回可能還是用點化肥,或者是有機肥液,配合著澆水一起。而且每次追肥后,我都會結(jié)合著給大蔥培土,就是把壟溝的土往蔥白根部堆,這樣既能讓蔥白長得長、長得白,又能把肥料蓋住,防止流失,還能防止大蔥倒伏,一舉多得。
我總結(jié)的幾個要點
- 底肥要足:這是基礎(chǔ),關(guān)系到整個生長期有沒有勁兒。
- 追肥要看時機: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苗緩過來、開始快速生長再追。
- 少量多次:特別是化肥,一次給多容易出問題,不如分幾次給。
- 結(jié)合培土:追肥后培土,效果更
就這么弄下來,后來我種的大蔥,還真像那么回事!蔥白長得又粗又長,味道也沖,鄰居看著都說雖然不是啥專業(yè)技術(shù),就是自己瞎琢磨、實踐出來的土辦法,但對我來說,管用就行。反正種地這事兒,多動手試試總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