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就來嘮嘮我跟這肥料打交道的這點事兒。
我對這玩意兒真是一竅不通。家里陽臺種點花花草草,長得蔫唧的,老媽就說:“你是不是該給它們弄點肥料?” 我這才意識到,光澆水不行,還得加餐。
初次下場,兩眼一抹黑
于是我就跑去花鳥市場,好家伙,那肥料區(qū),琳瑯滿目,紅紅綠綠的袋子一大堆。啥“氮肥”、“磷肥”、“鉀肥”,還有“復(fù)合肥”、“有機肥”,看得我頭都大。賣東西的老板嘴皮子賊溜,說得天花亂墜,哪個都我當(dāng)時就犯選擇困難癥,隨便拎兩袋看著順眼的就回來。
結(jié)果?要么用跟沒用一樣,要么就是下手重,好幾盆花直接被我“補”死,葉子都燒黃,心疼得我呀!那時候真覺得自己瞎折騰。
痛定思痛,開始研究
吃幾次虧,我就琢磨著,這玩意兒不能瞎買瞎用。我開始上網(wǎng)扒拉資料,看人家種菜大神、養(yǎng)花達(dá)人是怎么說的。慢慢地,我發(fā)現(xiàn)這里頭門道還真不少。
我開始注意看肥料袋子上的說明。以前光看牌子和花花綠綠的圖片,現(xiàn)在不一樣,我專門瞅那些小字:
- 看廠家信息:是不是正規(guī)廠子出的?有沒有廠名、廠址、電話?那種啥信息都沒有的,我肯定不買。
- 看成分含量:氮磷鉀比例多少?有沒有寫清楚?還有那些微量元素啥的。
- 看登記證號:聽說這玩意兒挺重要,相當(dāng)于肥料的“身份證”。
- 看執(zhí)行標(biāo)準(zhǔn):雖然看不懂那些代號是啥意思,但起碼得有。
特別是那個復(fù)合肥,有次看到個袋子上寫著啥“縮二脲”含量,特意查下,才知道這東西含量高容易燒苗,尤其是我這種喜歡把肥料埋土里或者撒旁邊的,更得注意。
化肥有機肥,都試試
后來我又知道,肥料還分“化肥”和“有機肥”。
化肥,勁兒大,見效快。撒下去沒多久,葉子就綠油油的,長得也快。但用多感覺土壤容易板結(jié),就是變硬邦邦的。
有機肥,一般是用啥雞糞、羊糞、植物秸稈發(fā)酵弄出來的。味道嘛有的確實有點“內(nèi)涵”,哈哈。它的肥效慢一些,不像化肥那么猛,但是對改良土壤挺好的,用久感覺土松軟多,蚯蚓也變多。
我的實踐心得
折騰這么久,我也不敢說自己就是啥“肥料帝皇”,但確實是搞明白不少。我現(xiàn)在用肥,基本上是這樣:
底肥用有機肥:換盆或者剛開始種的時候,在土里摻一些腐熟好的有機肥,給土壤打個好底子,讓它肥沃疏松。
追肥看情況:植物生長期需要快速長個兒的時候,就用點速效的復(fù)合肥或者水溶肥,薄肥勤施,兌水稀一點,不容易燒苗。開花結(jié)果前,就用點磷鉀含量高一點的肥料。
看植物狀態(tài)調(diào)整:葉子發(fā)黃,看是缺氮還是缺鐵;長得慢,可能就是整體營養(yǎng)不足。不能死守著一個方法,得看植物“臉色”辦事。
選肥料、用肥料這事兒,真是個實踐出真知的過程。得多看、多學(xué)、多試,關(guān)鍵是別怕失敗,搞死幾盆花草也是常有的事兒(雖然心疼)。慢慢地,你就能找到最適合自己家植物的“口糧”。我現(xiàn)在看著自己陽臺上那些長得精神抖擻的家伙們,心里還是挺得意的,感覺之前的折騰都沒白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