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嘮嘮我搗鼓顆粒機肥料的那些事兒,純屬個人經驗,不保證適用于所有人,大家伙兒就當聽個樂呵。
事情是這樣的,家里不是有塊菜地嘛一直想搞點有機肥,但買的,總覺得不放心,要么就是太貴,不劃算。尋思著能不能自己做點,在網上查查,發現用顆粒機做肥料挺靠譜的,于是乎,我就開始琢磨。
我是兩眼一抹黑,啥也不懂。先是去網上查資料,看人家怎么搞的。發現這玩意兒,原料挺重要的,得選我就想著,家里菜葉子多,還有一些爛水果,這些都是好東西,不能浪費。再加上一些雞糞、羊糞啥的,應該就差不多。
有原料,下一步就是買機器。這顆粒機,種類可真不少,價格也差挺大。我看半天,選個小型的,家用型的,想著先試試水,萬一不行,損失也不大。機器到,立馬拆開,仔仔細細研究說明書,生怕弄錯。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開始配料!這個比例,網上說法不一,我也沒啥經驗,只能自己摸索。我先試著把菜葉子、爛水果、雞糞啥的,按照大概的比例混合在一起,然后加點水,讓它濕潤一點。記住,別太濕,不然就成泥。
接下來就是開機造粒。這機器轟隆隆的,聲音還挺大。我把混合好的料,一點一點地往里喂。剛開始,出來的顆粒不成形,要么就是粉末,要么就是一坨坨的。我趕緊停下來,檢查一下,發現是水分太多。趕緊加點干料進去,重新攪拌均勻。
第二次嘗試,效果好多,出來的顆粒基本成形,但是大小不一,有的太大,有的太小。我又研究一下機器,發現有個調節大小的旋鈕,趕緊擰擰,調到合適的尺寸。這下,出來的顆粒大小就比較均勻。
造好的顆粒,還得晾曬。我把它們攤開在地上,曬好幾天,直到完全干燥。這期間,還得經常翻動,防止發霉。曬干的顆粒,就可以裝袋保存。
肥料做好,當然得試試效果。我在菜地里施一部分,剩下的留著以后用。過一段時間,我發現施過肥的菜,長得確實比沒施肥的要葉子也更綠,個頭也更大。這下,我心里樂開花,覺得自己真是太厲害。
這中間也遇到不少問題。比如,機器堵塞,料太干或者太濕,顆粒不成形等等。但每一次,我都仔細分析原因,然后想辦法解決。慢慢地,我就對這套流程越來越熟悉,也掌握一些技巧。
- 原料要選好,不同的原料,效果不一樣。
- 配料比例要摸索,根據自己的情況,不斷調整。
- 水分控制很重要,太干或者太濕都不行。
- 機器操作要熟悉,多看說明書,多實踐。
- 晾曬要徹底,防止發霉。
自己做顆粒機肥料,雖然有點麻煩,但是省錢又放心,而且還能體驗到動手的樂趣。如果你也感興趣,不妨試試看,說不定也能做出讓你滿意的肥料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