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伙兒聊聊我最近琢磨的肥料菌類,這事兒,說起來有點意思,一開始就是看著菜園子里的菜長得不精神,尋思著是不是該施點肥。
我這人不喜歡用化肥,總覺得不踏實,就想著能不能自己搞點有機的。然后就在網上搜搜,發現“菌肥”這玩意兒,說是能改良土壤,讓菜長得更
那就開始折騰唄!
第一步:找菌!
這菌從哪兒來?我先是想到EM菌,這玩意兒聽說挺厲害,能發酵各種東西。就去農資店買點,回來就開始兌水,按照說明書上的比例,小心翼翼地調配。
第二步:準備“肥料”!
光有菌還不行,還得有“糧食”喂它。我把家里爛菜葉子、果皮,還有淘米水都收集起來,一股腦兒扔進一個大塑料桶里。這味道,一開始真有點上頭,不過想著為好菜,忍!
第三步:混合發酵!
把EM菌液倒進裝滿爛菜葉的桶里,然后攪拌均勻。這攪拌也是個技術活,得讓菌液充分接觸到那些“肥料”。攪完之后,蓋上蓋子,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
第四步:耐心等待!
接下來的日子就是漫長的等待。每天我都去桶邊看看,聞聞味道,時不時地攪拌一下。網上說要發酵半個月到一個月的樣子,我足足等一個月!
第五步:檢驗成果!
一個月后,打開桶蓋,一股發酵的味道撲面而來,比之前好多,沒有那種令人作嘔的腐臭味。我舀一點出來,看著黑乎乎的液體,心里有點沒底,這玩意兒真能用嗎?
第六步:小心試用!
為保險起見,我沒有直接把發酵好的“菌肥”往菜上澆,而是先選幾棵長勢最弱的菜,稀釋好幾倍,然后小心地澆在根部。
第七步:觀察效果!
接下來的幾天,我每天都去觀察那些“試驗田”里的菜。你猜怎么著?還真有點效果!那些原本蔫唧的菜,慢慢地精神起來,葉子也綠不少!
第八步:全面推廣!
看到效果后,我膽子也大,開始把“菌肥”稀釋后,澆到整個菜園子里。
第九步:持續改進!
第一次做,肯定有很多不足。后來我又在網上學習一些更專業的做法,比如加點紅糖給菌提供能量,或者加點豆渣增加氮肥。
- 嘗試用枯草芽孢桿菌,說是能增加抗逆性,讓菜不容易生病。
- 還試地衣芽孢桿菌,說是能殺滅有害菌。
- 甚至還想過用解淀粉芽孢桿菌,聽說能分泌物質,跟有害菌搶營養。
反正就是各種折騰,各種嘗試。
這回自制肥料菌類的經歷,雖然過程有點臟有點臭,但是看到菜園子里的菜一天天變得生機勃勃,心里還是挺有成就感的。而且也讓我明白,種菜也是一門學問,需要不斷學習,不斷實踐。我這也就是個“土法子”,肯定沒法跟專業的菌肥比,但是自己動手,樂在其中嘛以后我還會繼續研究,爭取做出更厲害的“菌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