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有點不好意思,但我這人就喜歡琢磨事兒,尤其是琢磨那些搞砸的事兒。年輕那會兒,心氣高,總覺得自己能行,結果栽個大跟頭。
那年頭剛接觸點新東西,好像是搞個什么客戶管理的小系統,給一個不大不小的廠子做。當時覺得這玩意兒簡單,拍著胸脯就跟老板保證,沒問題,給我倆月,指定弄
開頭那叫一個順。 我拉著剛畢業的小兄弟,兩個人天天加班,代碼嘩嘩寫。需求文檔?大概看看,覺得懂,就開始干。想著先把架子搭起來,細節后面再說。那時候就是愣頭青,根本不知道啥叫風險評估,啥叫用戶溝通。
結果?
-
搞到一半,客戶那邊突然說要加功能,加的功能還挺繞。
-
我們硬著頭皮改,代碼越改越亂,跟蜘蛛網似的。
-
好不容易改完,一測試,到處是問題。舊的功能也跑不順。
-
客戶那邊催得緊,老板臉色也越來越難看。
那段時間,真不是人過的日子。天天救火,拆東墻補西墻。小兄弟都快熬不住,我也差不多,頭發大把掉。晚上睡不著,白天沒精神,心里那個憋屈,覺得天都要塌。這項目黃,沒按時交,客戶很不滿意,賠點錢事。老板沒直接開我,但那眼神,那語氣,比開我還難受。
那段時間,真是灰心喪氣。覺得自己就是個廢物,干啥啥不行。連著好幾個月,干活都提不起勁,看見代碼就煩。真覺得自己這輩子也就這樣。
后來怎么緩過來的?也沒啥特別的,就是時間長,自己慢慢琢磨。為啥會搞砸?
-
輕敵,沒把需求搞透徹。
-
溝通太少,跟客戶、跟團隊內部,都沒溝通
-
技術不過關,沒考慮到后面的擴展和維護。
-
流程不對,一開始就錯,后面越走越偏。
這些玩意兒,當時覺得是把我釘在恥辱柱上的釘子,疼得要命。可現在回過頭看,這些不都是經驗嗎?沒有那次栽跟頭,我可能現在還不知道天高地厚,還在那兒瞎拍胸脯。
后來再做項目,我就學乖。先花大力氣搞清楚人家到底要丑話說前面。技術上拿不準的,老老實實去學,去問。項目過程中,勤溝通,多匯報。寧可前期麻煩點,也別等擦屁股。慢慢地,活兒就干順,人也自信。
所以說,那些失敗、挫折、難堪,當時覺得過不去,現在想想,都是肥料。沒它們,哪有現在的我?雖然說不上多成功,但至少做事踏實多,心里也有底。人嘛不就是這么一點點摔打出來的?一邊碎,一邊自己給粘上,慢慢就結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