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就來聊聊我搗鼓“弱肥料”這事兒。也不是啥高深玩意兒,就是自己瞎琢磨出來的經驗。
起因是啥?
就是之前有段時間,我給家里的幾盆花施肥,下手猛點。想著給它們“補補”,結果好家伙,沒過兩天,葉子邊緣開始發黃、發焦,蔫唧的。一看就是“燒苗”,心疼得不行。那時候用的就是市面上買的那種復合肥,想著肥力足見效快,結果適得其反。
咋開始琢磨“弱肥料”的?
吃虧之后,我就開始反思。是不是我太心急?植物吸收營養也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一口吃成個胖子。我就想,能不能把肥料弄得“淡”一點?濃度低一點,刺激性小一點,讓它們慢慢吸收,這樣是不是更安全?
我的實踐過程:
說干就干,我找個干凈的瓶子,開始我的“弱肥料”試驗。
- 選肥料:我還是用之前的復合肥,就是那種速溶的粉末。也試過液體的營養液。
- 搞稀釋:這是關鍵。看說明書,比如它說一小勺兌一升水,我就只用大概三分之一勺,甚至更少。如果是液體肥,說明書說一瓶蓋兌一桶水,我就滴個幾滴到一升水里。關鍵就是,比說明書上的推薦濃度低得多得多。我寧可它沒效果,也別再燒苗。
- 攪拌均勻:加肥之后,我得用個小棍子啥的,使勁攪拌,讓那點肥料充分溶解在水里,看不見顆粒或者沉淀才行。
- 澆灌方法:就跟平時澆水一樣,用這個稀釋好的“弱肥水”去澆。不是每次澆水都用,大概隔個一兩次正常澆水,用一次這個弱肥水。頻率也降低,濃度也降低,雙保險。
- 觀察記錄:每次弄完,我都仔細觀察那幾盆“試驗品”的狀態。看看葉子顏色怎么樣,長得快不快,有沒有啥不良反應。
實踐下來感覺咋樣?
這么搞一段時間,效果還真不錯!
- 再也沒出現燒苗的情況。葉子綠油油的,邊緣很健康。
- 植物長得雖然不是瘋快,但是很穩健。就是那種看著就很扎實、很健康的感覺,不是虛胖。新葉子、新芽也都在慢慢長。
- 感覺土壤也不容易板結。以前用濃肥,感覺土表面容易有一層白霜或者變硬,現在用這種“淡肥水”,好像沒這個問題。
后來我也試試自己漚的淘米水(發酵好的,不然也燒苗)、或者泡點羊糞蛋的肥水,這些有機的東西本身就比較溫和,稀釋后用起來更放心,也算是“弱肥料”的一種。
總結一下我的心得:
對我來說,養花種菜這事兒,“弱肥料”挺好使的。就是把肥料濃度降低,施肥次數也別太頻繁,講究一個“薄肥勤施”。這樣不容易出問題,植物也能持續吸收到養分,長得更健康。反正,寧可“餓”著點,也別“撐”著,尤其對于咱們家庭養植來說,安全第一嘛
這就是我搗鼓“弱肥料”的一點實踐記錄,土方法,但管用!分享給大家,希望能有點用處。